[發明專利]無線系統的數據傳輸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70192.0 | 申請日: | 2017-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479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黃重景;黃錦穎;黃信銘;黃信雄;葉嚴仁;林永設 | 申請(專利權)人: | 關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0/24 | 分類號: | H04W40/24;H04W76/10;H04W76/3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巖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系統 數據傳輸 方法 | ||
一種無線系統的數據傳輸方法,無線系統包含有一第一服務器與一第二服務器、一中繼裝置及至少一設備,該方法包含:中繼裝置經網絡與第一服務器連接;判斷中繼裝置是否有存儲設備所傳來的狀態信息,若是,傳送狀態信息至第一服務器;若否,傳送一第一交談指令至第一服務器;由該第一服務器接收該中繼裝置所傳送的資料并轉傳至該第二服務器進行處理;以及由該中繼裝置傳送一第二交談指令至第一服務器,并于傳送后中斷與第一服務器間的連接。由第一服務器專司與中繼裝置通訊可由此判斷中繼裝置是否有正常傳輸數據,以確保數據傳輸的可靠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無線系統有關;特別是指一種無線系統的數據傳輸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可遙控的設備都配備有遙控器,讓用戶無須在設備的安裝位置即可操控設備,為生活添增了許多便利性。而隨著用戶所擁有的設備的數量越來越多,將使得遙控器數量也越多。遙控器的數量增多不僅不易收納,在某些情況下,如同一類型的設備,其遙控器外觀類似,使得用戶難以分辨遙控器與設備的配對關系。
為此,遂有業者推出一種中繼裝置,該中繼裝置可讓用戶以一電子裝置(例如,計算機、移動電話)通過網絡與該中繼裝置連接。用戶由該電子裝置上執行控制指令并傳送至該中繼裝置后,由該中繼裝置將所接收的控制指令轉換成對應的控制信號并發送至特定的設備,如此,即可在同一個電子裝置上控制不同的設備動作,有效解決遙控器數量過多的缺陷。
在云端技術蓬勃發展的今日,中繼裝置也會經由因特網連接到服務器,以將設備的狀態信息經由中繼裝置傳送至服務器,以作后續的運用。數據在因特網傳送時,難免會遇到數據丟失的情形,導致服務器無法得知中繼裝置是否有傳送狀態信息。由此,如何確保中繼裝置與服務器間數據傳輸的可靠度,乃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公開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線系統的數據傳輸方法,可確保數據傳輸的可靠度。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無線系統的數據傳輸方法,其中該無線系統包含有一第一服務器、一第二服務器、一中繼裝置及至少一設備,該第一服務器與該中繼裝置分別連接至網絡,該第二服務器與該第一服務器通訊,該中繼裝置信號連接該設備,該中繼裝置供接收來自該設備的狀態信息并存儲;該數據傳輸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A、由該中繼裝置經網絡與該第一服務器連接,以供該中繼裝置與該第一服務器相互傳輸數據;B、判斷該中繼裝置是否有存儲該設備所傳來的該狀態信息:若是,由該中繼裝置傳送該狀態信息至該第一服務器;若否,由該中繼裝置傳送一第一交談指令至該第一服務器,其中,該第一交談指令是對應無存儲該狀態信息;C、由該第一服務器接收該中繼裝置所傳送的資料并轉傳至該第二服務器進行處理;以及由該中繼裝置傳送一第二交談指令至該第一服務器,并于傳送后中斷與該第一服務器間的連接,其中,該第二交談指令是請求該第一服務器中斷與該中繼裝置的連接。
本發明的效果在于中繼裝置即使無存儲的狀態信息也會傳送第一交談指令至服務器,讓服務器可由此判斷中繼裝置是否有正常傳輸數據,以確保數據傳輸的可靠度。讓第一服務器專司與中繼裝置通訊,第二服務器專司數據的處理,更能提升與中繼裝置間連接的可靠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無線系統的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數據傳輸方法中繼裝置的動作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數據傳輸方法服務器的動作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三優選實施例的數據傳輸方法流程圖。
圖5A、圖5B為本發明第五優選實施例的數據傳輸方法流程圖。
圖6為本發明第六優選實施例的數據傳輸方法流程圖。
圖7A、圖7B為本發明第七優選實施例的數據傳輸方法流程圖。
圖8為本發明的無線系統的另一架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關隆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關隆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7019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