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組具有抗臨床多重耐藥菌作用的小肽及其衍生物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69511.6 | 申請日: | 2017-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60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吳國球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K14/00 | 分類號: | C07K14/00;A61K38/16;A61P31/04;A23K20/147;A61K8/64;A61Q19/00;A23L33/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96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組 具有 臨床 多重 耐藥 作用 及其 衍生物 應用 | ||
一組具有抗臨床多重耐藥菌作用的小肽及其衍生物和應用,包括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的小肽。該抗菌肽及其衍生物,降解后成為氨基酸被人體吸收利用,無抗生素殘留。用固相合成法制備具有較高抗耐藥菌活性的抗菌肽及其衍生物,制備方法簡單,合成工藝和產品質量容易控制,適合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同時,對環境友好,無任何有害物質產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組多肽及其衍生物,具體地說涉及一組具有抗臨床多重耐藥菌作用的小肽及其衍生物和應用。
背景技術
抗生素的發現在人類醫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使用挽救了無數的生命,使人的預期壽命增加了十年以上。但是隨著人們對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細菌也逐漸適應并對其產生了耐藥性。雖然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抗生素有上百種之多,但都屬于化學小分子,新研制的抗生素也一般是其結構修飾物,很難解決細菌對抗生素耐藥的問題。隨著耐藥菌問題的出現,新型的抗耐藥菌的抗生素的研發已成為國際上廣泛關注的問題。
自然界中的許多生物,如昆蟲、兩棲類動物、植物和哺乳類動物都會產生保護機體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這些抗菌肽能與生物體的細胞膜發生作用,從而達到殺死細菌、真菌和病毒的作用。昆蟲抗菌肽都帶有不同數量的正電荷,其作用機制在于,它所帶的正電荷能與細菌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的負電荷結合,從而影響膜上的離子通道,增加通透性,使細菌死亡,同時抗菌肽還可以和膜上的脂多糖結合,減輕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臨床癥狀。
目前國際上已經報道的抗菌肽有數百種,其抗菌范圍很廣,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由于抗菌肽是利用生物體自身免疫機制而達到抗菌作用,與抗生素的作用有很大不同,故其對目前臨床上的耐藥菌仍具有殺菌作用,被國際上認為是一類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型抗菌藥。但是直接利用天然抗菌肽作為抗菌藥物的嘗試很少。主要原因有:很多天然抗菌肽的抗菌活性不高,而且收率低;很多抗菌肽有很強的溶血副作用。如從蜜蜂毒液中提取的蜂毒肽,它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但同時也具有溶血副作用,而使蜂毒肽作為抗菌藥物的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發明內容
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組具有抗臨床多重耐藥菌作用的小肽及其衍生物和應用。具體來說,是通過固相合成的方法,合成了一組具有較高抗耐藥菌活性、較低溶血副作用的肽及其C端氨基化衍生物。同時,將這些抗菌肽應用于制備治療耐藥性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藥物中。
技術方案:一組具有抗臨床多重耐藥菌作用的小肽,包括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的小肽。
上述一組具有抗臨床多重耐藥菌作用的小肽的衍生物,該組小肽的衍生物為,在如SEQ ID NO.1-6所示小肽的甲硫氨酸的羧基端修飾有氨基。
上述一組具有抗臨床多重耐藥菌作用的小肽,其特征在于組成上述結構的小肽的氨基酸是L型或者D型異構體。
上述一組小肽及其衍生物在制備具有抗臨床多重耐藥菌作用藥物中的應用。
一種食品、化妝品、飼料的添加劑,有效成分為上述一組小肽及其衍生物。
1、Gly-Ser-Lys-Lys-Pro-Val-Pro-Ile-Ile-Tyr-Cys-Gln-Arg-Arg-Thr-Gly-Lys-Cys-Gln-Arg-Met(T1);
單字母表達:GSKKPVPIIYCQRRTGKCQRM
2、Gly-Ser-Lys-Lys-Pro-Val-Pro-Ile-Ile-Tyr-Cys-Asn-Arg-Arg-Ser-Gly-Lys-Cys-Gln-Arg-Met(T2);
單字母表達:GSKKPVPIIYCNRRSGKCQRM
3、Gly-Ser-Lys-Lys-Pro-Val-Pro-Ile-Ile-Tyr-Cys-Asn-Arg-Arg-Thr-Ala-Lys-Cys-Gln-Arg-Met(T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695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