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吸附夾持加熱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68692.0 | 申請日: | 2017-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333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波;嚴傳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金洛安全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56 | 分類號: | H05B3/56;F28F9/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雙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415 | 代理人: | 張驥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東新***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附 夾持 加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吸附夾持加熱件,包括夾持件、發熱體、護套、密封件、封堵件,夾持件的加熱板的加熱面開設有一道或多道負壓槽,負壓槽的外圈開設有密封槽;所述加熱板形成有一對或多對夾持筋,每對夾持筋之間形成夾持腔,夾持腔用于容置發熱體;每對夾持筋上套設有護套;護套能夠減少發熱體所產生的熱量向非加熱面散失,從而實現定向傳熱。本發明在實現各種熱量傳遞時,尤其針對表面不能開孔或破壞結構的設備及設施所遇到的傳熱和安裝工程難題,創新地以模塊化的夾持件、絕緣隔熱、真空吸附和易裝卸來實施傳熱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定向加熱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吸附夾持加熱件。
背景技術
在寒冷區域使用的船舶、石油平臺和工商業設施等,嚴寒將導致設備和設施的特定構件和部位凍結,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和人員的操作安全。為避免凍結現象的發生,一般采用電熱線、伴熱電纜或蒸汽管路等,布置在特定位置。
在工程應用過程中,需要將電熱線、伴熱電纜或蒸汽管路等固定安裝在特定位置。常用的固定安裝方式需要借助于緊固件、永磁體或粘膠。
利用緊固件的固定安裝方式,需要在安裝面上開孔或攻絲,然后用螺栓、螺釘、鉚釘等緊固件來固定。這種方式的缺陷是必須在安裝面上開孔,會破壞安裝面的油漆或鍍鋅層等防腐涂層,加快環境對設備或設施的腐蝕速率,進而縮短其使用壽命。
利用永磁體的固定安裝方式,是利用永磁體對金屬安裝面的磁力將發熱件固定在設備或設施表面,以實現無開孔安裝。這種方式的缺陷是當永磁體受到劇烈振動之后,會引起其內部磁疇發生變化,導致磁性能變差甚至不可逆失磁;另外,在低溫環境下,發熱體的持續加熱會導致局部高溫,永磁體在高溫的作用下也會產生不可逆失磁。永磁體在工程應用中會出現因失磁而脫落的現象,影響設備或設施的安全使用和操作。
利用粘膠的固定安裝方式,是通過膠將加熱件直接粘在安裝面上,安裝雖然簡單,但膠粘無法永久牢固且不能承重,受熱和振動容易變形而發生脫落。此外,也有用真空洗盤將加熱件吸附在安裝面上的固定方式,但吸力較小且不美觀,難以用于工業領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吸附夾持加熱件,它可以實現定向傳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吸附夾持加熱件的技術解決方案為:
包括夾持件1、發熱體2、護套3、密封件4、封堵件5,夾持件1的加熱板12的加熱面12-1直接接觸被加熱物體;加熱面12-1開設有一道或多道負壓槽12-3;負壓槽12-3的外圈開設有密封槽12-2,密封槽12-2將負壓槽12-3包圍于其內,密封槽12-2用于容置密封件4;所述加熱板12形成有一對或多對夾持筋11,每對夾持筋11之間形成夾持腔,夾持腔用于容置發熱體2;每對夾持筋11上套設有護套3;護套3能夠減少發熱體2所產生的熱量向非加熱面散失,從而實現定向傳熱;所述夾持筋11的抽氣段壁厚大于其余部分;夾持筋11的抽氣段開設有至少一個通道12-6,通道12-6的一端與負壓槽12-3相連通,通道12-6的另一端與真空吸口12-4相連通;負壓槽12-3內的負壓能夠將加熱板12的加熱面12-1吸附于被加熱物體上;真空吸口12-4與封堵件5和抽真空裝置的接口相配合;所述通道12-6上開設有封堵接口12-5,封堵接口12-5與封堵件5相配合;移動封堵接口12-5內的封堵件5,能夠控制通道12-6的通斷。
所述多道負壓槽12-3之間相互連通。
所述加熱板12的加熱面12-1為平面、曲面或不規則表面。
所述每對夾持筋11的內側夾持貼合發熱體2。
所述每對夾持筋11的非傳熱端的間距小于傳熱端的間距。
所述發熱體2為電發熱體或熱媒細管;所述電發熱體包括自限溫伴熱電纜、恒功率伴熱電纜、碳纖維發熱線、發熱電纜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熱媒細管的介質為熱水、蒸汽或熱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金洛安全裝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金洛安全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6869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