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閥門閥桿螺母及閥門閥桿螺母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59631.8 | 申請日: | 2017-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573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柴知章;張序;李光恒;鄭京京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2D19/04 | 分類號: | B22D19/04;B22D19/16;F16K51/00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馬榮 |
| 地址: | 2410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閥門 螺母 加工 方法 | ||
1.一種閥門閥桿螺母加工方法,
所述的閥門閥桿螺母包括螺母本體(1),螺母本體(1)中間設置穿透螺母本體(1)的螺孔(2),閥門閥桿(3)與螺孔(2)擰裝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本體(1)內部設置沿螺母本體(1)一周的腔體部(4),腔體部(4)內部設置環形的基體部(5),螺母本體(1)設置為由銅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結構,基體部(5)設置為由球墨鑄鐵制作而成的結構;
所述的腔體部(4)內表面與基體部(5)表面貼合連接,螺母本體(1)下端還設置沿螺母本體(1)一周的凸出部(6),凸出部(6)內部設置沿凸出部(6)一周的開槽部(7),開槽部(7)與腔體部(4)連通,基體部(5)包括基體本體(8)和延伸部(9),延伸部(9)設置為沿基體本體(8)側面一周布置的結構,基體本體(8)和延伸部(9)之間設置為截面呈L形的結構,延伸部(9)延伸到開槽部(7)內;
所述的閥門閥桿螺母加工方法的加工步驟為:1)將螺孔鑄造桿件(15)放置在螺母鑄造型腔(16)內,將銅質螺釘(14)卡裝在基體部(5)的基體下表面(22)上的凹孔(13)內;2)將基體部(5)套裝在螺孔鑄造桿件(15)上,銅質螺釘(14)下端抵靠在螺母鑄造型腔(16)底部位置,向螺孔鑄造桿件(15)和螺母鑄造型腔(16)之間的縫隙部(17)內注入銅質合金溶液;3)銅質合金溶液凝固后形成包裹部,包裹部包裹基體部(5),基體部(5)和包裹部形成螺母本體(1);
縫隙部(17)包括縫隙部Ⅰ(19)、縫隙部Ⅱ(20)、縫隙部Ⅲ(21),將基體部(5)套裝在螺孔鑄造桿件(15)上時,基體部(5)內壁與螺孔鑄造桿件(15)表面之間形成縫隙部Ⅰ(19),基體部(5)的基體下表面(22)與螺母鑄造型腔(16)之間形成縫隙部Ⅱ(20),基體部(5)表面與螺母鑄造型腔(16)內壁之間形成縫隙部Ⅲ(21);
加工閥門閥桿螺母的螺母鑄造型腔(16)包括底板部(23)、上限位圈(24)、下限位圈(25),底板部(23)中心位置設置定位孔(26),螺孔鑄造桿件(15)放置在螺母鑄造型腔(16)內時,螺孔鑄造桿件(15)下端垂直插裝在定位孔(26)內,上限位圈(24)為圓筒狀結構,下限位圈(25)上端面設置多個定位孔,下限位圈(25)與底板部(23)固定連接,上限位圈(24)包括筒體部(27)和連接板件(28),連接板件(28)與筒體部(27)外表面下端固定連接,連接板件(28)下端面設置與下限位圈(25)上端面設置的定位孔數量和位置一一對應的定位桿(29),上限位圈(24)放置在下限位圈(25)上形成螺母鑄造型腔(16)時,上限位圈(24)的每個定位桿(29)設置為能夠插裝在下限位圈(25)的一個定位孔內的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閥桿螺母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基體部(5)套裝在螺孔鑄造桿件(15)前,對基體部(5)進行加熱,向螺孔鑄造桿件(15)和螺母鑄造型腔(16)之間的縫隙部(17)內注入銅質合金溶液后,銅質合金溶液凝固后形成的包裹部與基體部(5)之間形成一體式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閥門閥桿螺母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螺母本體(1)包括本體上端面(10)和本體下端面(11),本體下端面(11)上設置開孔(12),基體部(5)的基體下表面(22)設置凹孔(13),銅質螺釘(14)設置為能夠穿過開孔(12)卡裝在凹孔(13)內的結構,銅質螺釘(14)穿過開孔(12)卡裝在凹孔(13)內時,銅質螺釘(14)下表面與本體下端面(11)平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閥門閥桿螺母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體部(5)的基體下表面(22)上設置多個按間隙布置的凹孔(13),本體下端面(11)上設置與凹孔(13)數量和位置一一對應的開孔(12),每個銅質螺釘(14)設置為穿過一個開孔(12)卡裝在與該開孔(12)位置對應的凹孔(13)內的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未經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59631.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