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構建柔性配電網的安全域模型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57597.0 | 申請日: | 2017-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798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肖峻;伊麗達;剛發運;王瑩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12201 | 代理人: | 李林娟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構建 柔性 配電網 全域 模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配電網規劃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構建柔性配電網的安全域模型的方法,本發明用于對電力電子技術改造升級的配電網安全性進行研究。
背景技術
未來環境污染和能源問題是人類密切關注的,如何利用好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是解決能源問題與環境污染的關鍵因素。將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清潔、傳輸方便的電能是最為重要的,但是目前電網對于接納可再生能源還面臨很多問題,主要由于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等特征[1-2]。
但隨著電力電子的發展,通過電力電子柔性化是未來電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可以構建靈活、可靠、高效的配電網[3-4],既能提升電網的可靠性、電能質量與運行效率,還能有效應對電網接納可再生能源出現的相關問題[5-6],提高對可再生能源以及波動性負荷的消納能力[7-10]。
參考文獻[11-12]提出柔性配電網(flexible distribution network,FDN)的概念,探討了未來電力電子大規模應用配電網后,FDN的組網形態、運行方式、過渡方法、N-1安全校驗以及最大供電能力(total supply capability,TSC)等。為了使未來FDN更好地規劃與發展,推進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接納,本發明在現有文獻基礎上,研究討論FDN的安全性,提出FDN的安全域模型。
參考文獻:
[1]姚建國,高志遠,楊勝春.能源互聯網的認識和展望[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5,39(23):9-14.
[2]劉振亞.全球能源互聯網[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5:1-20.
[3]張文亮,湯廣福,查鯤鵬,等.先進電力電子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30(4):1-7.
[4]湯廣福,賀之淵,龐輝.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技術研究、應用及發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3,37(15):3-14.
[5]AQ Huang,ML Crow,GT Heydt,et al.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FREEDM)System.The Energy Internet[J].Proceedings of the IEEE,2011,99(1)133-148.
[6]Rueda-Medina AC,Padilha-Feltrin A.Distributed generators as providers of reactive power support—a market approach[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13,28(1):490-502.
[7]Chaudhary S K,Demirok E,Teodorescu R.Distribution system augmented by DC links for increasing the hosting capacity of PV generation[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Bengaluru,India:IEEE,2012:1-6.
[8]Bloemink J M,Green T C.Increasing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enetration using soft normally-open points[C]//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Minneapolis,MN,USA:IEEE,2010:1-9.
[9]Bloemink J M,Green T C.Increasing photovoltaic penetration with local energy storage and soft normally-open points[C]//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Detroit,USA:IEEE,2011:1-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5759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