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碳化鈦-二硼化鈦雙相增強銅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57353.2 | 申請日: | 2017-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8698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梁淑華;張昕楠;姜伊輝;鄒軍濤;肖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9/00 | 分類號: | C22C9/00;C22C32/00;C22C1/05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胡燕恒 |
| 地址: | 710048***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化 二硼化鈦雙相 增強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碳化鈦?二硼化鈦雙相增強銅基復合材料,TiC和TiB2同時存在于Cu基體中,TiC和TiB2均為顆粒狀。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通過機械球磨使得原始Cu、TiH2、B4C粉末形成焊合,在熱壓燒結過程中減少了擴散距離,易于生成TiC和TiB2兩種顆粒,熱壓燒結后兩種顆粒狀的TiC和TiB2同時存在于Cu基體中,實現了增強體間的優勢互補,改善材料的性能,使得銅基復合材料在導電率下降比例不大的情況下,顯著提高其硬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基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碳化鈦-二硼化鈦雙相增強銅基復合材料,本發明還涉及上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銅基復合材料由于兼備高強度、高導電率及良好的熱特性等綜合性能,廣泛應用于電器、電子等工業部門。銅基復合材料按其制備技術一般分為非原位自生法和原位自生法;按其微觀組織結構不同可分為顆粒增強、晶須增強和纖維增強三種類型。原位自生顆粒增強銅基復合材料因其具有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增強相尺寸細小且分布均勻,與基體界面結合緊密無污染等優勢,成為最有發展前途、最有可能實現產業化的方法之一。
目前,銅基復合材料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種增強相,因此強度和導電性能的協同提高遇到瓶頸。TiC、TiB2兩種顆粒的性能比較接近,都是具有高電導率、高硬度、高熔點和熱穩定性好的陶瓷增強相;但是兩者的晶體結構又有顯著差異,因此兩者對復合材料性能的貢獻可以實現互補TiB2顆粒晶體結構為C32型六方結構,屬于準金屬化合物,其導電性優;而TiC為面心立方結構,易形成等軸晶粒,在受到載荷時,TiC斷裂并不會向銅基體內延伸,TiC與銅基體脫離后會阻止裂紋繼續擴展,從而能夠提高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原位自生TiB2-TiC顆粒雙相增強銅基復合材料,可使得復合材料在導電率下降幅度較小的情況下,顯著提高其硬度,實現不同增強體對基體強化的優勢互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碳化鈦-二硼化鈦雙相增強銅基復合材料,解決了現有銅基復合材料強度和導電性能的無法協同提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碳化鈦-二硼化鈦雙相增強銅基復合材料,TiC和TiB2同時存在于Cu基體中,TiC和TiB2均為顆粒狀。
本發明特點還在于,
復合材料中Cu:TiB2:TiC的質量比為89.99~98.57:1~7:0.43~3.01。
本發明所采用的另一技術方案是,碳化鈦-二硼化鈦雙相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按照以下步驟實施:
步驟1,稱取原料:
按照材料中生成的TiB2和TiC的量稱取分別純Cu、TiH2和B4C粉末;
步驟2,球磨、壓坯:
將步驟1稱取的粉末和過程控制劑加入球磨機中,在Ar氣氛保護下,球磨;然后將復合粉末晾干,并預壓制成毛坯;
步驟3,燒結:
將步驟2壓制的毛坯置于熱壓燒結爐中,并在N2氣氛保護下,燒結、冷卻至室溫,即得TiC-TiB2雙相增強Cu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特點還在于,
步驟1中原料按照生成TiB2質量百分比為1%~7%,TiC質量百分比為0.43%~3.01%稱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未經西安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573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鋁鈦碳合金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制備高導電率二硼化鈦/銅復合材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