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預制拼裝橋墩的預留灌漿孔連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56735.3 | 申請日: | 2017-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2681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沐宇;張強;高宗余;盧志芳;郭炎飛;禹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19/02;C04B28/06;C04B111/7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萬榮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橋墩 連接鋼筋 預留 灌漿孔 墩身 預制拼裝 灌漿 承臺 進漿口 擴大頭 套筒 預制 混凝土孔壁 金屬波紋管 連接可靠性 工廠預制 灌漿材料 技術難題 技術要求 現場澆筑 粘結性能 銹蝕 出漿口 大剛度 灌漿料 接縫處 伸出部 預留孔 施工 吊裝 伸出 重復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預制拼裝橋墩的預留灌漿孔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預制橋墩墩身,預制時在橋墩墩身內設置連接鋼筋,連接鋼筋預留伸出部,在連接鋼筋的底部固定一擴大頭;2)現場澆筑或工廠預制承臺;3)在承臺中形成混凝土孔壁的出漿口、進漿口、預留灌漿孔;4)將橋墩墩身吊裝至承臺上方,使橋墩墩身伸出的連接鋼筋和擴大頭插入承臺的預留灌漿孔中;5)由承臺的進漿口注入灌漿料,不斷重復該灌漿過程,直至灌漿充實,完成預制拼裝橋墩的連接。本發明的連接方法,預留孔與連接鋼筋對接簡單、灌漿材料粘結性能優異、施工速度快、連接可靠性強,解決了常用連接方法對施工精度與技術要求高、接縫處套筒大剛度效應和灌漿套筒或金屬波紋管易銹蝕等技術難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交通運輸業橋涵工程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預制拼裝橋墩的預留灌漿孔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橋梁綠色建設理念的不斷深入,減小橋梁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預制拼裝橋墩通過在工廠完成墩身和承臺構件的制作,運輸至現場進行拼裝成為整體,實現了橋梁施工的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和快速化,大幅降低了橋梁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預制墩身與承臺的連接方法是影響預制拼裝橋墩結構性能和施工效率的主要影響因素。現有的預制墩身與承臺的連接,主要有灌漿套筒和灌漿金屬波紋管等,但這兩種連接方法中,預留鋼筋與灌漿套筒或金屬波紋管對接時,對接孔徑小,施工精度要求高,灌漿密實度難以保證,且灌漿套筒或金屬波紋管制作成本高;同時,灌漿套筒或金屬波紋管與灌漿料、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差異較大,當溫度驟然升降時,將導致灌漿套筒或金屬波紋管與混凝土承臺之間產生縫隙,削弱套筒或波紋管對連接鋼筋的錨固能力;而且,在施工過程中,承臺頂部暴露在空氣或水中,常用連接方法所使用的金屬套筒或波紋管受雨、水作用而易于銹蝕。因此,尋求與連接鋼筋對接簡單、灌漿材料粘結性能優異、連接可靠性強、施工速度快的預制拼裝橋墩連接方法,解決常用連接方法對施工精度與技術要求高、接縫處套筒大剛度效應易產生裂縫和灌漿套筒或金屬波紋管易銹蝕的技術難題,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預制拼裝橋墩的預留灌漿孔連接方法,解決常用連接方法對施工精度與技術要求高、接縫處套筒大剛度效應易產生裂縫和金屬套筒或波紋管易銹蝕的技術難題,為橋墩建設提供一種快速可行的施工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預制拼裝橋墩的預留灌漿孔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預制橋墩墩身1,預制時在橋墩墩身1內設置連接鋼筋2,連接鋼筋2預留伸出部,在連接鋼筋2的底部固定(如焊接)一擴大頭3(也可為一體結構);
2)現場澆筑或工廠預制承臺,在承臺7澆筑時預埋出漿口預埋橡膠棒4、進漿口預埋橡膠棒5和灌漿孔預埋橡膠棒(或稱預留灌漿孔預埋橡膠棒)6,出漿口預埋橡膠棒4、進漿口預埋橡膠棒5的內端分別與灌漿孔預埋橡膠棒6相接觸(出漿口預埋橡膠棒4、進漿口預埋橡膠棒5的內端分別與灌漿孔預埋橡膠棒6垂直);
3)待混凝土初凝后將出漿口預埋橡膠棒4、進漿口預埋橡膠棒5和灌漿孔預埋橡膠棒6抽出,在承臺中形成混凝土孔壁的出漿口8、進漿口9、預留灌漿孔10;出漿口8、進漿口9的內端分別與預留灌漿孔10相連通;本發明的特點之一就是預留孔為混凝土孔壁,這樣增加結構與灌漿料之間的粘結能力;
4)將橋墩墩身1吊裝至承臺7上方,使橋墩墩身伸出的連接鋼筋2和擴大頭3插入承臺的預留灌漿孔10中;
5)由承臺的進漿口9注入灌漿料11,不斷重復該灌漿過程,直至灌漿充實,完成預制拼裝橋墩的連接(將預制的橋墩墩身和承臺拼接成為整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5673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低成本樓道代步器
-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