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及防海盜船舶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55058.3 | 申請日: | 2017-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5853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2 |
| 發明(設計)人: | 丁超;王亞磊;蔣曙暉;王國強;李姝男;晉文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3B19/14 | 分類號: | B63B19/14;B63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楊勇 |
| 地址: | 20003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海盜 艙室 船舶 艙體 人孔蓋 容納空間 安全 孔蓋 封蓋 防護技術領域 船舶安全 工具放置 艙室門 出入口 封閉 艙壁 劫持 進出口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及防海盜船舶,涉及船舶安全防護技術領域。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包括艙體、第一人孔蓋、第二人孔蓋和封蓋工具,艙體的內部具有容納空間,第一人孔蓋設置于艙體的一側,第二人孔蓋設置于艙體的另外一側,第一人孔蓋和第二人孔蓋的厚度均大于艙體的艙壁的厚度,它們所封閉的艙體的出入口的尺寸均小于艙室門所封閉的進出口的尺寸,封蓋工具放置于容納空間且用于人員在容納空間中關閉第二人孔蓋。防海盜船舶包括功能艙室和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與功能艙室相連。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及防海盜船舶能夠為船員提供安全的庇護場所,避免或減少海盜劫持船舶的可能性,爭取更多的營救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安全防護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及防海盜船舶。
背景技術
近年來全球海盜活動日益頻繁,給船舶航運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威脅。為保證船員安全,船東通常要求布置一個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下文簡稱“安全艙”)。現有技術中的安全艙通常位于機艙尾部,例如纜索艙內。此種典型布置的安全艙因長期使用容易被海盜發現,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安全艙系指船舶保安狀況受到威脅或破壞的情況下,船員退守并能維持基本生活、安全的應急避難場所。可以說,安全艙是諸多防海盜措施中的最后一道壁壘,是保護船員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安全艙的設置應至少滿足三項基本原則:隱秘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和一致性原則。其中,隱秘性原則應放在首位考慮。海盜一旦發現安全艙所在位置,就會想方設法破壞安全艙的艙室門,船員的人身安全將面臨極大的危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其能夠提高船員的安全保障,爭取更多的營救時間。
本發明的另外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海盜船舶,其包括上述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其能夠保障船員安全。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包括艙體、第一人孔蓋、第二人孔蓋和封蓋工具,所述艙體具有出入口,所述艙體的內部具有通過所述出入口連通的容納空間,所述第一人孔蓋設置于所述艙體的一側,所述第二人孔蓋設置于所述艙體的另外一側,所述第二人孔蓋能夠雙側關閉,所述第一人孔蓋和所述第二人孔蓋的厚度均大于所述艙體的艙壁的厚度,所述第一人孔蓋和所述第二人孔蓋的所封閉的所述艙體的出入口的尺寸均小于艙室門所封閉的進出口的尺寸,所述封蓋工具放置于所述容納空間且用于人員在所述容納空間中關閉所述第二人孔蓋。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在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還包括通風管和空氣管,所述通風管和所述空氣管均用于換氣,所述通風管和所述空氣管均貫穿所述艙體的艙壁并且與所述艙體的接觸處經過水密處理。
在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還包括生活用水管,所述生活用水管貫穿所述艙體的艙壁并且與所述艙體的接觸處經過水密處理。
在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通風管、所述空氣管和所述生活用水管均能夠從所述容納空間關閉。
在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還包括通信設備,所述通信設備配置于所述容納空間中。
在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封蓋工具為扳手。
在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還包括擱架、應急燈、應急藥品箱和馬桶,所述擱架固定設置于所述容納空間中,所述應急燈、所述應急藥品箱和所述馬桶均為可移動的便攜式物件。
在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室還包括主輔機控制設備、用于觀察船舶狀況的閉路電視和用于保護船員安全的安全器材,所述主輔機控制設備、所述閉路電視和所述安全器材放置于所述容納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經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5505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優化型深溝滾珠軸承
- 下一篇:船舶尾軸密封裝置、船舶動力輸出機構及船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