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高溫熱爐渣生產礦棉或巖棉的窯爐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53133.2 | 申請日: | 2017-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561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7 |
| 發明(設計)人: | 楊鳳義;劉建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鳳義;劉建勛 |
| 主分類號: | F27D17/00 | 分類號: | F27D17/00;F27D3/15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32237 | 代理人: | 許峰 |
| 地址: | 210018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溫熱 爐渣 生產 礦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礦棉、巖棉的制備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利用高溫熱爐渣生產礦棉或巖棉的窯爐裝置。
技術背景
資源、環境、能源和人口的協調發展是當今世界的重大社會問題。資源短缺和環境承載能力脆弱,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兩大瓶頸。目前,我國工業廢棄物排放總量已達30多億噸。在2015年,僅冶金行業產生的廢渣就達2億多噸。冶金工業的主要固體廢棄物中,高爐渣為鐵產量的25%~50%,鋼渣為鋼產量的12%~20%。以我國年產鋼鐵2億噸計,每年將產生5000萬~1億噸高爐渣和1000~2000萬噸轉爐渣。這些廢渣除少部分作路基和生產簡單建筑材料外,大部分作為固體廢棄物被堆置或填埋。另外,高爐渣在與鐵渣分離時仍具有1450℃以上的高溫,每公斤熱爐渣含有800-1200千焦的熱量,在當作廢渣排放時被高壓冷卻水淬冷、分散,浪費大量的熱量,又增加了很多高壓循環水的運營成本。其實,這些廢渣蘊含著極大的利用價值。
節能減排已是我國發展的基本國策。據統計,目前我國建筑運行的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30%。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快,城市高樓不斷增多,建筑保溫節能的任務更加繁重。礦棉、玻璃棉、巖棉保溫板是無機纖維保溫材料,符合國家對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要求。利用礦渣生產礦棉已經形成一個穩定的市場,但目前大多是使用冷卻后的爐渣進行生產礦棉的。而直接利用高溫熱熔爐渣還存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目前僅有個別鋼鐵廠試驗用電熔法利用熱熔渣生產礦棉,但仍無法控制其液面的波動、成分不穩定并且存在產品質量不穩定、綜合成本高等問題。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高溫熱爐渣生產礦棉或巖棉的窯爐裝置,可高效率利用粉末冶金高爐排放的高溫熱熔爐渣,并對其進行調質處理,可生產巖棉、礦棉,生產過程中可以有效控制液面波動,生產出成分穩定的礦棉或巖棉。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采用一種利用高溫熱爐渣生產礦棉或巖棉的窯爐裝置,該窯爐裝置包括熱流渣溝、主加料裝置、混料裝置、電極組件、窯爐、燃燒裝置、鼓泡裝置和料道,其中,熱流渣溝一端與窯爐進料口連接,混料裝置位于窯爐內側,且與窯爐進料口連通;混料裝置的出口與窯爐內腔連通;主加料裝置固定連接在窯爐主進料口上;燃燒裝置連接在窯爐的壁面上;電極組件固定連接在窯爐的底部;鼓泡裝置固定連接在窯爐的底部;料道位于窯爐外側,且料道的一端與窯爐出料口連接。
作為優選例,所述的利用高溫熱爐渣生產礦棉或巖棉的窯爐裝置,還包括流量監測裝置,所述流量監測裝置連接在熱流渣溝中,且靠近窯爐進料口;流量監測裝置用于監測從熱流渣溝流入窯爐的高溫熱爐渣量。
作為優選例,所述的利用高溫熱爐渣生產礦棉或巖棉的窯爐裝置,還包括第一流量控制閘板,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閘板連接在熱流渣溝中;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閘板用于控制熱流渣的流動。
作為優選例,所述的利用高溫熱爐渣生產礦棉或巖棉的窯爐裝置,還包括第二流量控制閘板,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閘板連接在料道的出料端;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閘板用于控制出料量。
作為優選例,所述的利用高溫熱爐渣生產礦棉或巖棉的窯爐裝置,還包括液位計,所述液位計連接在料道中;液位計用于測量液面波動。
作為優選例,所述熱流渣溝中的熱流渣為粉末冶金高爐排放的熱熔渣。
作為優選例,所述窯爐的面積大于或等于20平方米。
作為優選例,所述的利用高溫熱爐渣生產礦棉或巖棉的窯爐裝置,還包括輔助加料裝置,輔助加料裝置與窯爐輔助進料口連接;所述輔助加料裝置分布在主加料裝置的兩側;所述主加料裝置和所述輔助加料裝置中添加的調質料均為含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鈣、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鉀、氧化鈉、氟化鈣中的一種或任意組合的礦物或礦渣。
作為優選例,所述燃燒裝置設置在窯爐的頂部和兩個側壁上,且燃燒裝置靠近窯爐的進料口。
作為優選例,所述鼓泡裝置呈帶狀,成排布設;每排設置n個鼓泡嘴,相鄰兩個鼓泡嘴間隔≥5cm;n為大于等于1的整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鳳義;劉建勛,未經楊鳳義;劉建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5313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