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排風的導光筒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52938.5 | 申請日: | 2017-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88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甘詩源;張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F21S9/02 | 分類號: | F21S9/02;F21S9/03;F21S11/00;F21S19/00;F21V7/00;F21V23/00;F21V23/02;F21V29/508;F21V29/67;F21V33/00;F24F6/04;F24F7/007;F21W131/10 |
| 代理公司: | 50212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伍倫辰 |
| 地址: | 400052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光罩 自然光反射 筒體 導光筒 反光層 排風 太陽能發電板 充電電池 頂部側壁 環形板狀 通風效果 筒體內部 筒體外部 控制器 側面 出氣孔 電光源 供空氣 進氣孔 上表面 圓頂狀 錐形頂 下端 建筑物 鋪設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排風的導光筒,包括筒體和采光罩,其特征是:筒體的頂部側壁設置有多個供空氣進入筒體內部的進氣孔,筒體下端具有出氣孔;采光罩整體呈圓頂狀或錐形頂狀中任意一種結構,且采光罩的四周位于筒體的頂部的下方并形成“房檐”結構;采光罩的內側面表面具有反光層,采光罩的外側面上鋪設安裝有太陽能發電板;還包括自然光反射板、控制器、充電電池和電光源;自然光反射板用于置放在供筒體的頂部露出的建筑物的外表面,自然光反射板整體為套裝在筒體外部的環形板狀,自然光反射板的上表面具有反光層且用于將自然光反射至采光罩的內側面。本發明可排風的導光筒具有通風效果好,在夜間也能照明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照明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排風的導光筒。
背景技術
導光筒,是一種利用高反射的光導管,將陽光從室外引進到室內,利用自然光來給室內照明的裝置,是一種綠色、健康、環保、無能耗的照明產品。
公告號為CN206131292U的專利,即公開了“一種新型通風采光筒”。該“一種新型通風采光筒”包括地庫頂、地面和導光通風筒固定壁,在導光通風筒的側面底部上設有多個通風口,利用采光筒的煙囪效應,形成熱壓拔風,空氣經過通風口進入采光筒,接著從采光罩和采光罩固定圈之間通過,從而實現通風采光筒內外兩側的空氣交換,改善地庫內空氣質量。
但上述“一種新型通風采光筒”仍存有以下不足之處:
1、通風效果差,理由是:通過其結構可得知,采用該“一種新型通風采光筒”后會使得,地庫內的空氣會流經通風口后進入采光筒的內部,隨后,采光筒的內部的空氣在“采光筒的煙囪效應”的作用下,會(從采光罩和采光罩固定圈之間的縫隙)流出至外部。由此可見,采用該“一種新型通風采光筒”后只能夠使得地庫內的空氣不斷外流,這樣并不能有效改善地庫內空氣的質量。
2、夜間無效或照明效果差,理由是:該“一種新型通風采光筒”為直接利用自然光線進行照明,所以,起照明效果由自然光線直接決定,進而在自然光線較差的夜間,照明效果也就自然很差,使用效果不夠理想。
基于此,申請人考慮設計一種通風效果好,在夜間也能照明的可排風的導光筒。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通風效果好,在夜間也能照明的可排風的導光筒。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可排風的導光筒,包括筒體和采光罩,所述筒體內壁具有用于傳導自然光線的反光層,所述筒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用于采集自然光線的所述采光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體的頂部側壁設置有多個供空氣進入筒體內部的進氣孔,所述筒體下端具有出氣孔;
所述采光罩整體呈圓頂狀或錐形頂狀中任意一種結構,且所述采光罩的四周邊緣位于所述筒體的頂部的下方并形成“房檐”結構;所述采光罩的內側面表面具有反光層,所述采光罩的外側面上鋪設安裝有太陽能發電板;
還包括自然光反射板、控制器、充電電池和電光源;
所述自然光反射板用于置放在供所述筒體的頂部露出的建筑物的外表面,所述自然光反射板整體為套裝在所述筒體外部的環形板狀,所述自然光反射板的上表面具有反光層且用于將自然光反射至所述采光罩的內側面;
所述控制器、充電電池和電光源均固定安裝在所述筒體上,且所述控制器的進電接口通過電纜與所述太陽能發電板的輸出端口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電接口通過電纜與所述充電電池的端口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的供電接口通過電纜與所述電光源電性相連,所述電光源固定安裝在所述筒體的底部位置。
本發明的可排風的導光筒在使用時,通過導光筒頂部的進氣孔來使得筒體外部的空氣能夠進入筒體內部,進而從筒體下端的出氣排出至建筑的內部空間,從而改善建筑內部空間的空氣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未經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5293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