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石墨烯復合多孔炭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52877.2 | 申請日: | 2017-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842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6 |
| 發明(設計)人: | 盛杰;張金柱;張安;任方華;孟德炎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2/336 | 分類號: | C01B32/336;H01G11/24;H01G11/34;H01G11/36;H01G1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許洪潔 |
| 地址: | 250204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墨烯 復合多孔炭 固化劑 磷酸 活化 制備方法和應用 導電性 活性炭 水溶性官能團 水蒸氣 熱固性樹脂 倍率性能 低溫固化 電極材料 酚醛樹脂 固化樹脂 堿活化法 金屬雜質 綠色環保 炭化 活化劑 酸處理 炭化物 烘干 造孔 固化 制備 能耗 引入 安全 | ||
1.一種石墨烯復合多孔炭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改性石墨烯和熱固性樹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其中,所述改性石墨烯為含有水溶性官能團的石墨烯;
(b)所述混合物中加入磷酸類固化劑,于70-90℃下固化,得到固化樹脂;
(c)所述固化樹脂炭化,得到炭化料;
(d)對所述炭化物活化,得到活化產物;
(e)所述活化產物經酸處理、水洗,烘干得到所述石墨烯復合多孔炭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水溶性官能團包括羥基、羧基、氨基、羰基、環氧基中的任一種或多種;
所述改性石墨烯所用的石墨烯材料優選為氧化石墨烯;
優選地,所述改性石墨烯是將石墨烯材料采用PVA、PVP和PEG中的一種或多種進行改性處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石墨烯以溶液的形式添加到熱固性樹脂中;
優選地,改性石墨烯的溶液通過以下方法制備:
將石墨烯材料超聲分散在蒸餾水中,制得石墨烯溶液;
配制改性劑的水溶液,所述石墨烯溶液與所述改性劑的水溶液混合均勻,即得;
進一步地,所述石墨烯溶液中,石墨烯材料的質量濃度為0.1%-1%,優選為0.3%-0.7%,更優選為0.5%-0.6%;
進一步地,所述改性劑的水溶液,改性劑的質量濃度為5%-20%,優選為5%-15%,更優選為8%-12%;
優選地,所述石墨烯材料與所述改性劑的質量比例為1:10-50,優選為1:15-30,更優選為1:2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石墨烯的溶液添加到熱固性樹脂的同時進行攪拌,所述攪拌的速度優選為500-2000r/min;
優選地,所述混合物中,所述石墨烯材料占所述熱固性樹脂質量的0.25%-1%。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磷酸類固化劑的添加量為所述熱固性樹脂質量的5%-50%,優選為10%-45%,更優選為20%-40%;
優選地,所述固化的溫度為80-90℃;
優選地,固化的時間為100-150min,優選為120-130min。
6.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固性樹脂包括酚醛樹脂、脲醛樹脂、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樹脂、聚氨酯、聚酰亞胺中的任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熱固性樹脂至少包括酚醛樹脂;
優選地,步驟(c)中,所述固化樹脂炭化前進行粉碎,所述粉碎的粒徑為0.8-1.5mm;
優選地,所述炭化為:以2.5-3.5℃/min的升溫速率升至800-850℃。
7.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所述活化采用水蒸汽活化;
優選地,所述水蒸氣的通入速率在0.6-1.2ml/min;
優選地,所述活化的時間為40-80min,優選為50-70min;
進一步地,所述活化過程中溫度保持在800-850℃。
8.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產物在進行酸處理前,活化產物粉碎至180-200目;
所述酸處理是用酸液洗滌,所述酸液的pH在1-2之間,酸洗的溫度為65-75℃,酸洗的時間為5-8h;
所述酸液優選為鹽酸水溶液;
進一步地,所述水洗至濾液電導率低于50μS/cm;
優選地,所述烘干的溫度為90-1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5287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