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差徑行星輪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49557.1 | 申請日: | 2017-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070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秘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秘來 |
| 主分類號: | F16H1/32 | 分類號: | F16H1/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差徑 輸出太陽輪 行星輪機構 行星輪 雙聯行星輪 齒輪傳動 傳遞動力 傳動構件 傳動形式 環境改善 機械輸送 節能降耗 輸入轉矩 雙聯行星 太陽輪 輪作 定軸 惰輪 小輪 重工 機器人 軍工 農機 船舶 驅動 航空 試驗 主導 應用 | ||
差徑行星輪機構,包括大小的雙聯行星輪,定軸太陽輪和輸出太陽輪等,差徑雙聯行星輪作為主導傳動構件,行星輪的公轉由小輪驅動輸出太陽輪,實現了輸入轉矩的凈增加,惰輪不惰,試驗證明:這種傳動機構和傳動形式的差徑行星輪傳動機構,傳遞動力和機械輸送能力有效提高,可廣泛應用于各類機器的齒輪傳動中,包括各種車輛、重工機械、航空、船舶、軍工、電力、機器人、農機等,更好滿足節能降耗,環境改善的需求。
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行星輪系傳動領域,具體是一種半徑有差別的雙聯行星輪的差徑行星輪機構。
背景技術:目前,公知的行星輪非基本構件,不能提高傳動效率。
發明內容:為了改變技術現狀,本發明采用半徑有差別的雙聯行星輪作為主導構件,實現行星輪的惰輪不惰,其中大輪與定軸太陽嚙合,小輪在其軸心靠近與定軸太陽輪嚙合的區間內與輸出太陽輪嚙合。發明目的:改變傳動機構和傳動形式,提高齒輪傳動、機械推送效率。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差徑行星輪機構,包括輸入輪系中的轉臂1、雙聯A行星輪2、雙聯B行星輪3、定軸太陽輪4和輸出輪系中的輸出太陽輪5,所述的A行星輪2大于B行星輪3并與定軸太陽輪4嚙合,所述的B行星輪3在其軸心靠近A行星輪與定軸太陽輪4嚙合方向與輸出太陽輪5嚙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傳動結構和傳動形式創新,傳遞動力、機械輸送效率明顯提高,試驗證明達到了發明目的。
附圖說明: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左視圖。
在圖1、圖2中,1.轉臂,2.A行星輪,3.B行星輪,4.定軸太陽輪,5.輸出太陽輪。
具體實施方式:在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輸出輪系和輸入輪系在一個幾何中心軸上,轉臂上的A行星輪(1)與定軸太陽輪(3)嚙合帶動B行星輪(2)與輸出太陽輪(4)嚙合,輸出太陽輪4與輸出中心軸連接,B行星輪(2)的公轉驅動了整個輪系轉動。傳遞動力、機械輸送效率提高的根據,一是:雙聯行星輪自轉雖然與公轉反向,但是公轉時驅動了輸出太陽輪(4)的轉動。二是:與定軸太陽輪(3)嚙合的是雙聯行星輪的大輪(輸入),與輸出太陽輪(4)嚙合的是小輪(輸出),輸入轉矩大于輸出轉矩,根據行星輪系傳動比原理,盡管與輸出太陽輪(4)嚙合的是小輪,但是,其線速度不小于轉臂的線速,因此,靜增加了輸入轉矩。
雙聯A、B行星輪輪與定軸太陽輪(3)、輸出太陽輪(4)內嚙合時都內嚙合,外嚙合時也都外嚙合。
為了受力均勻和轉動平穩雙聯A、B行星輪是幾個對稱或均勻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秘來,未經張秘來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4955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