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活性炭處理石化堿渣中和水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49282.1 | 申請日: | 2017-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245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艷艷;馬韻升;姚剛;包英;魏國強;吳文雷;張騫;張學雷;代登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趙斌;苗峻 |
| 地址: | 2565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活性炭 處理 石化 中和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廢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活性炭處理石化堿渣中和水的方法。通過將石化產生的堿渣中和水pH調至中性或弱酸性;在50℃?80℃下,定量加入活性炭攪拌2?5h;過濾處理,出水即可達到后續工段的處理需求;該發明用料少,成本低,操作簡單,處理效果好,適合大批量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境保護領域,涉及一種廢水處理技術,具體涉及一種活性炭處理石化堿渣中和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
石油化工行業的煉油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堿渣,目前國內較為先進的處理方式為濕式氧化處理,堿渣經過濕式氧化處理后的出水即為堿渣中和水,該水呈黑棕色,COD依然很高,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酚類和無機鹽等有害物質,必須經過預處理,降低COD后,才能進行后續的蒸發結晶除鹽處理,否則會導致蒸發結晶過程產生大量泡沫,后續工段設備無法正常運行。因此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堿渣中和水進行處理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處理法是處理污水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對無機鹽的含量要求較高,因為無機鹽對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一般無機鹽含量需滿足小于30g/L的要求,而石化堿渣中和水中的無機鹽含量遠遠超過該數值,需要大量的凈水稀釋,所以該方法對堿渣中和水的處理不太適用。中國專利申請CN 1153740C公開了一種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堿渣廢水的方法,廢水經過活性污泥升華處理,處理后的水經膜過濾排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化處理進水的COD和無機鹽濃度,節省了大量稀釋凈水,出水可直接排入污水處理廠。但是該方法存在膜壽命問題,長期運行會導致設備投資較高。
處理廢水降低COD的方法還有雙氧水氧化法,例如專利申請CN 103755077B公開了一種含酚廢水的處理方法,以零價鐵-Fenton體系反應為核心,與無機絮凝、活性炭聯用,能夠有效處理濃度高、毒性大、難生化降解的含酚廢水。該方法中為了提高雙氧水的利用率,加入了鐵離子作為催化劑,給該體系引入鐵元素,不利于后期蒸發結晶得到合格的工業鹽,雙氧水氧化法對該堿渣廢水的處理效果較差,雙氧水處理后,水質仍然呈棕色,蒸出的鹽不能夠滿足工業鹽標準,不利于污水零排放處理,而且工藝過程比較復雜。
目前處理含酚廢水方法的報道中還有吸附法,例如專利CN 85104016A中公布的活性炭纖維處理含酚廢水的方法,以活性炭纖維作酚的吸附劑,但是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去除低濃度酚;另外專利CN 102745765B公布了一種配位聚合物處理含酚廢水的方法,該方法中用到的配位聚合物需要合成,通用性較差,不太適合大批量污水的處理。
處理污水常用的吸附劑為活性炭,活性炭種類較多,而且實驗證實不是所有的活性炭都適合用于堿渣中和水降COD的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活性炭處理石化堿渣中和水的方法,該方法處理效率高、操作簡易、投入成本低,適合大批量處理。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1)調節pH值:用98%的濃硫酸將堿渣中和水的pH調至5-7,該廢水中含有的鹽為硫酸鈉,使用硫酸進行pH的調節,不會引入雜鹽。另外與稀硫酸相比,98%的濃硫酸具有強氧化作用,可以將廢水中的有機質氧化,從而降低廢水的COD,另外與其他酸相比,98%的濃硫酸濃度高,調節PH后,廢水的體積增加量比較小,不會導致廢水的處理量大大增加,另外水中的部分有機污染物會從水中析出,可隨著后期的過濾除去。綜合考慮,pH為6是最合適的,ph>6時,吸附效果較差,不能夠將廢水處理成澄清狀態,ph<6時,酸性太強,對設備的腐蝕較強,而且也不利于后期蒸發結晶處理,蒸出的鹽呈酸性,不利于外賣。
2)吸附處理:按照重量百分比計,活性炭用量為堿渣中和水的1-10%,進一步優選用量為堿渣中和水的2%,將活性炭和調好pH的堿渣中和水同時加入置于恒溫水浴槽內帶攪拌的溶解釜中,堿渣廢液處理在攪拌下進行,攪拌時間為2-5h,處理溫度控制在20-80℃,進一步優選條件為:在50℃下攪拌3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黃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4928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