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城市交通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46245.5 | 申請日: | 2017-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722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潘艷;潘之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潘艷 |
| 主分類號: | B61B1/00 | 分類號: | B61B1/00;B61B1/02;B61L2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區西二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城市交通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城市交通系統,至少包括本發明所述城市交通管理控制中心、信息神經系統、軌道站點設備系統、輔助站點設備系統、軌道車輛集群、乘用管理系統、運行保障系統,其特征是:
a、所述的車輛是軌道上運行的車輛;
b、乘客乘用本發明所述列車的出發時間、出發地、目的地都是乘客提前預定且由本發明所述交通系統預先規劃確定好的;
c、所述列車的運行、路線、停車完全由城市交通管理控制中心統一控制;
d、所述正常運行的列車,所有乘客均由出發地直接送達目的地;
e、所述正常運行的列車中,第一節基礎車輛單元均設計為風阻較小的流線形;
f、編組后投運的列車都是以[車頭基礎車輛單元]+[非車頭基礎車輛單元]的型式編組,且[非車頭基礎車輛單元]可以沒有;
g、利用現有公路兩側空間的軌道,至少有支撐上下軌道的框架結構(5)、有支撐框架結構的支柱(6);
h、所述多層軌道的列車站,至少有乘客乘車、下車必須通過的站臺門(9),有乘客進出站臺的電梯或升降裝置(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城市交通系統,其列車特征是:
a、由多輛[基礎車輛單元]組成列車時,總是采用“[車頭基礎車輛單元]+”的方式,至于[車頭基礎車輛單元]后面“+”多少[非車頭基礎車輛單元]可以根據編組需要,甚至該列車僅有[車頭基礎車輛單元],沒有[非車頭基礎車輛單元];
b、無論是[車頭基礎車輛單元]還是[非車頭基礎車輛單元],編組為列車后,門與門之間的距離都是相同的,保證列車進站后上下車有精準的位置;
c、[車頭基礎車輛單元]的車頭有流線形外形,以減少運行過程中的風阻,并提高列車運行中的穩定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城市交通系統,其支撐上軌道和下軌道的結構框架特征是:
a、利用公路兩旁空間及有類似空間建立支撐上軌道和下軌道的由金屬、鋼筋水泥、或其他強度足夠結構部件構成結構框架(5);
b、結構框架是設計成抽象的觀景造型,成為點綴城市景觀的一個組成部分;
c、有不影響原有公路車輛正常通行為前提的支柱(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城市交通系統,其一種列車站的特征是:
a、每層站臺中,有乘客乘車、下車必須通過的站臺門(9),且在乘車時,乘客需經驗證通過后才能登車;下車時,站門會在列車停穩后自動打開;
b、有乘客進入站臺的電梯或升降裝置(10);
c、當列車編組長度少于最大標準值時,站臺門(9)由[城市交通管理控制中心]控制:只會自動打開有車廂門的通道,而關閉其他通道,保證運行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潘艷,未經潘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4624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