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差錯處理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32119.4 | 申請日: | 2017-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831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強;潘仁勝;高林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北信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蘇勝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差錯 處理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差錯處理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第一終端將待發送數據拆分為多個子數據包;組裝頭數據包,將子數據包的總包數、編號和CRC值以及頭數據包的CRC值寫入頭數據包中,并發送至第二終端,第二終端根據頭數據包的CRC值檢驗頭數據包的正確性;當第一終端在第一預設時間內接收到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反饋信息時,將多個子數據包分別發送至第二終端,第二終端根據總包數及各子數據包的編號和CRC值檢驗接收到的子數據包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本發明提供的差錯處理方案,通過對頭數據包正確性的檢驗以及對子數據包的正確性及完整性的檢驗,避免了UDP通信方式中數據信息不可靠的缺陷,提高了數據傳輸的正確性及完整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安全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差錯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UDP通信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種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可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的信息傳送服務。UDP通信在處理小批量數據時,表現非常優越。但其作為一種無連接的通信方式,往往導致數據傳輸的不可靠。在數據傳輸中無法確認數據的完整性及正確性。現有技術中缺乏有效且可靠的基于UDP通信協議的對傳輸數據的差錯控制處理方法來保障傳輸數據的完整性及正確性。因此,實現一種有效的對傳輸數據的差錯控制處理方法的問題亟待解決。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差錯處理方法及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差錯處理方法,應用于與第二終端通過UDP協議通信連接的第一終端,所述差錯處理方法包括:
將待發送數據拆分為多個子數據包,統計子數據包的總包數并獲得各子數據包的編號和CRC值;
組裝頭數據包,將所述總包數、各子數據包的編號和CRC值以及頭數據包的CRC值寫入所述頭數據包中,并將該頭數據包發送至所述第二終端,以使所述第二終端根據所述頭數據包的CRC值檢驗所述頭數據包的正確性;
檢測在第一預設時間內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終端發送的表明所述頭數據包已正常接收的第一反饋信息,若接收到所述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反饋信息,則將多個所述子數據包分別發送至所述第二終端,以使所述第二終端根據所述總包數及各子數據包的編號和CRC值檢驗接收到的子數據包的正確性及完整性。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檢測在第二預設時間內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終端發送的表明子數據包已正常接收的第二反饋信息;
若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二反饋信息,則將該子數據包重新發送至所述第二終端;
檢測所述子數據包的發送次數是否達到預設次數,若達到預設次數則判定該子數據包發送失敗。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終端發送的表明接收到的子數據包錯誤的第三反饋信息時,將該子數據包重新發送至所述第二終端。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終端發送的表明子數據包缺失的第四反饋信息時,將缺失的子數據包重新發送至所述第二終端。
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差錯處理方法,應用于與第一終端通過UDP協議通信連接的第二終端,所述第一終端預存有多個子數據包,所述差錯處理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終端發送的頭數據包,所述頭數據包括所述多個子數據包的總包數、各子數據包編號和CRC值以及所述頭數據包的CRC值;
根據所述頭數據包的CRC值檢測所述頭數據包是否正確,若所述頭數據包正確,則向所述第一終端發出所述頭數據包正常接收的響應,以使所述第一終端將所述多個子數據包發送至所述第二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北信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北信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3211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