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集成擠壓與C方式等通道轉角擠壓剪切變形的大應變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31323.4 | 申請日: | 2017-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2180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1 |
| 發明(設計)人: | 許曉靜;劉志剛;童浩;張曉宇;蔡成彬;黃錦棟;居士浩;張可人;丁清;汪成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C25/02 | 分類號: | B21C2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網蘭 |
| 地址: | 21201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等通道轉角擠壓 擠壓 剪切變形 大應變 后模芯 前模芯 模具 相交 大應變變形 凸模固定板 金屬材料 表面平整 調控功能 晶體取向 三段圓弧 凹模套 變徑孔 導向桿 導向套 上模座 下模座 出模 墊塊 交角 三段 凸模 加工 | ||
1.一種集成擠壓與C方式等通道轉角擠壓剪切變形的大應變模具,它包括上模座(7)、凸模固定板(9)、導向桿(5)、凸模(10)、導向套(4)、前模芯(12)、后模芯(16)、凹模套(13)、墊塊(14)和下模座(2),上模座(7)固定于加載機械的上工作臺上,凸模(10)和導向桿(5)安裝于凸模固定板(9)內,上模座(7)、導向桿(5)、凸模(10)、凸模固定板(9)之間固定相連;前模芯(12)和后模芯(16)鑲嵌于凹模套(13)內,凹模套(13)固定在下模座(2)上;導向套(4)固定在下模座(2)上,下模座(2)安裝于加載機械的下工作臺上;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模芯(12)和后模芯(16)中的型腔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一段長度為L1,直徑為D1圓柱;第二部分為一段高度為L2的錐形變徑孔,該錐形變徑孔的上端直徑等于第一部分的直徑D1,它的下端直徑為第三部分的第一段的圓柱的直徑D2;第三部分由三段長度分別為L3、L4和L5,直徑均為D2的軸線依次相交的圓柱等通道及二段圓弧連接段組成;第四部分為便于材料出模的長度為L6,直徑為D3的圓柱;加工的零件的長度為L7;所述的C方式是指:工件每道次等通道轉角加工完成后,在下道次等通道轉角加工前,將工件繞軸線轉動180°;模具模芯型腔的尺寸滿足以下要求,即在擠壓比小于等于4時,0.3≤L7/L1≤0.75;0.6≤L2/D1≤0.8;為保留擠壓對工件的影響,1.4≤L3/D2≤1.8;為保證ECAP一道次順利完成之后再進行第二道次的擠壓,0.6≤L4/D2≤0.8;為了減小擠壓時的摩擦力,同時保證二道次的擠壓質量,1.2≤L5/D2≤1.8、0.3≤L6/D2≤0.9;為了保證經過擠壓變形之后的試樣能垂直出模,三段長度分別為L3、L4和L5圓柱的內交角Φ1和Φ2,及二段圓弧連接段的過渡外圓角ψ1和ψ2分別相等,其中內交角Φ1和Φ2范圍為110°~135°,過渡外圓角ψ1和ψ2的范圍為30°~60°;所述的前模芯(12)、后模芯(16)和凹模套(13)之間為錐面配合;為了保證加工材料時模具的強韌性、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配合錐角為4~8°;所述的上模座(7)、導向桿(5)、凸模(10)、凸模固定板(9)之間用銷釘(8)定位和內六角圓柱頭螺釘(6)緊固連成一個可以拆卸的整體結構;所述的導向套(4)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3)緊固在下模座(2)上;凹模套通過銷釘(15)定位和內六角圓柱頭螺釘(1)緊固在下模座(2)上構成一個便于拆卸和維修的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載機械為液壓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模芯(12)和后模芯(16)用銷(11)定位后鑲嵌于凹模套(13)內,凹模套(13)通過銷釘和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固定在下模座(2)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3132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