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膜下滴灌設施下的高原夏菜根區(qū)一次施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630277.6 | 申請日: | 2017-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836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曉偉;王火焰;周健民;李廣澤;張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C21/00 | 分類號: | A01C21/00;C05G1/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業(yè)騰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黃杭飛 |
| 地址: | 210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滴灌 設施 高原 菜根 一次 施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施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膜下滴灌設施下的高原夏菜根區(qū)一次施肥方法。
背景技術
娃娃菜、甘藍、西蘭花和花椰菜等均屬高原夏菜,其喜溫和濕潤、充足的光照。較耐寒,也有適應高溫的能力。以上幾種高原夏菜的營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成份位居同類蔬菜之前列,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其在河西走廊、西北旱區(qū)的種植面積較大。
娃娃菜等高原夏菜的生長周期通常短,多在50-65天。所以,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農戶常采用秧盤育苗、大棚移栽的種植方式,以提高作物產量和經濟收入。在河西走廊一帶,由于當?shù)亟邓可伲愿咴牟说墓喔确致嗪偷喂鄡煞N方式。膜下滴灌條件下,雖然肥料可以隨水一同施下,但是常規(guī)肥料溶解不完全、不同肥料間易發(fā)生反應產生沉淀(如磷肥與鈣肥一同施用)堵塞滴灌帶等情況很普遍。而在漫灌條件下,由于是覆膜連茬種植,作物的追肥要么施在栽培行之間,要么隨水漫灌施肥。高原夏菜多為集約化生產,所以為了追求產量,該種植地區(qū)氮素施用過量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以上施肥措施要么需要多次的人工投入進行灌水和施肥,要么過多的肥料投入導致肥料利用率率偏低,造成環(huán)境風險。
高原夏菜雖然生長周期短,但是其對肥料養(yǎng)分的需求嚴格,除了大量營養(yǎng)元素(氮、磷、鉀)外,中微量營養(yǎng)元素(鈣、鎂、硼、鋅等)對其生長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近年來由于偏施大量元素,尤其是氮肥,導致高原夏菜的生理性病害逐漸嚴重,如缺鈣引起的娃娃菜干燒心、西蘭花的花頭壞死等等。這一方面是由于肥料養(yǎng)分的供應不足導致。另一方面,在同一壟上的長期連作造成作物根區(qū)的營養(yǎng)元素匱乏,尤其是移動性差的硼、鋅、鈣、鎂等中微量營養(yǎng)元素。
國內外的植物營養(yǎng)工作者一直關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當前研究表明肥料施用位置顯著影響著肥料的利用效率。肥料施入土壤后的養(yǎng)分遷移是一個緩慢向外擴散的過程,所以最佳的施肥位置應該是肥料養(yǎng)分的擴散范圍與根系生長的范圍相互匹配。申請人王火焰和周健民提出的根區(qū)施肥模式,已證實了普通肥料根區(qū)一次施肥模式能夠顯著提高作物的產量,如根區(qū)一次施肥可使長三角地區(qū)的水稻增產30%、小麥增產10%,華北地區(qū)的小麥增產5%,東北地區(qū)的玉米增產11%等。根區(qū)施肥技術提高了肥料在土壤中的集中度,土壤本身的膠體性能夠減緩肥料的溶解和擴撒速度,降低肥料的揮發(fā)和徑流等損失,更利于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適宜深度和距離的根區(qū)一次施肥理論上可以取代多次施肥,但在不同作物以及不同種植模式下,相關施肥參數(shù)還需進一步探索。
中國專利(專利號CN 205694119 U)公開了一種白菜的施肥方法,該專利技術在白菜的種植前、苗期、快速生長期和成熟期將肥料分次開溝施在壟上,克服了沖施肥供肥強度低,肥料利用率低的缺點。中國專利(專利號CN 101720609 B)公開了一種潮土區(qū)高產夏玉米的氮肥施用方法,該技術將適宜的氮肥做后移處理,降低前期的氮肥用量,使施肥時期和玉米的需肥規(guī)律相匹配。中國專利(專利號CN 104160815 A)公開了一種西蘭花生長過程種的施肥方法,該技術將西蘭花所需肥料分三次施用,可以增強西蘭花產量,提高菜農經濟輸入。中國專利(專利號CN 101427630)公開了一種大白菜種植的田間施肥方法,該技術將氮鉀肥分四次、磷肥和有機肥一次作基施用,可使大白菜的產量提高8%。但是,以上幾種施肥技術在高原夏菜生長期仍然需要追肥,且施肥次數(shù)多,需要額外的人工投入,不便于大面積推廣應用。此外,這些專利僅考慮了作物所需的大量營養(yǎng)元素,對于高強度2-3茬連作的高原夏菜而言,指導意義不強。
目前,高原夏菜的施肥方法普遍采用“基肥+追肥”相結合的方式,施肥次數(shù)4-6次不等。一方面,農民習慣施肥方式的基肥施用量占總用量的比例較大,并且基肥僅撒施在土壤表面。由于高原夏菜行間距較大,過多是肥料養(yǎng)分被固定在行與行之間的土壤表面,不能被當季的蔬菜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追肥也常施于行間(覆膜)或隨水沖施(露地漫灌),這不僅需要多次的人力投入,而且隨水流失的肥料養(yǎng)分還會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再次,當前農民僅施用大量元素肥料,對于中、微量營養(yǎng)元素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常造成作物根區(qū)的中微量元素缺乏,進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性病害。因此,針對高原夏菜施肥量與施肥方式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勞動力價格攀升等現(xiàn)狀,探索一種提高施肥效益、節(jié)省勞力、提高高原夏菜產量和品質以及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普通肥料根區(qū)一次性施用的方法意義重大。
發(fā)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3027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