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農殘白茶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28714.0 | 申請日: | 2017-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90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胡慧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匯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廣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4129 | 代理人: | 羅滬光 |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低農殘 白茶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白茶加工 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農殘白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所制白茶白色銀毫、芽頭肥壯、滋味鮮醇,茶湯清淡、味鮮醇,白茶性清涼,具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退熱降火之功效。但是,由于市場過度追求茶葉外觀品質,致使茶農在茶葉種植中大量使用農藥,由于茶葉采摘頻次高、施藥間隔期短,導致大量農藥在茶葉中殘留,對人體造成危害。茶農在對茶葉噴灑農藥,未對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進行控制,噴灑后在間隔期內采摘茶葉,茶葉葉片中農藥殘留量高;由于茶葉種植多以散戶為主,質量安全意識不足,無相關專業檢測設備,茶葉采摘后、制成成品茶其中農藥殘留量無法進行監控,而以散茶形式流入市場,難以對茶品質進行有效追溯;目前,農藥使用多以有機磷農藥為主,其具有藥效高、用途廣,多數為劇毒和高毒類,中毒后會發生肺水腫、腦水腫及呼吸循環衰竭、支氣管炎、過敏性皮炎等癥狀,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的問題:茶葉農殘危害,茶葉農藥以有機磷農藥為主,多為劇毒和高毒類農藥,對人體傷害性大;散戶茶農安全質量意識淡薄,無專業農殘檢測設備,茶葉品質難以監控,流入市場后追溯性差。采茶期農藥使用,茶農對農藥安全使用期限認識不足,噴灑農藥后在間隔內采摘茶葉,茶葉葉片中農藥殘留量高。采摘后茶葉處理,采摘后茶葉直接進行白茶茶葉制品加工,未對茶葉中農藥殘留進行清洗或降解工藝。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低農殘白茶的加工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低農殘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前:采摘白茶茶葉前15-20天禁止噴灑農藥,使采茶期在農藥安全間隔期,降低茶葉中農藥殘留量,并且在采摘前10天開始噴灑植物制劑,制劑中的有機成分可將農藥溶解,減少農藥殘留量,并且可提高茶樹的抗病蟲害能力,提供營養物質促進生長,縮短茶葉采摘間隔期,減少農藥使用量;
(2)茶葉采摘:采摘白茶茶樹頂端第一、二、三片鮮嫩葉,將采摘后的鮮嫩葉經過溫水清洗,清除茶葉表面臟污和農藥殘留,得清洗茶嫩葉;
(3)霧化清洗:將清洗茶嫩葉鋪設于竹篩中厚度0.3-0.5cm,并將竹篩置于霧化室晾曬架上,下部放置超聲波霧化器使用清洗液進行霧化,霧化后的清洗液由下至上透過竹篩中的茶葉,通過與茶葉的接觸實現清洗,清洗液中含有的乙醇、茶油脂、檸檬酸等成分可溶解農藥,將農藥殘留清洗脫離茶葉,降低茶葉中農藥殘留量,并且還可降低茶葉中重金屬物質含量,晾曬架上部設置有抽風機,先將霧化室溫度設置為26-29℃,濕度60%-64%,抽風量為230-240m3 /h,時間1-2h,再將霧化室溫度升至32-36℃,濕度47%-52%,抽風量為310-340 m3/h,時間3-4h,制得霧化茶嫩葉;通過兩個階段霧化清洗,升溫降濕可提高茶葉中水分和農殘滲出,降低茶葉中農殘含量;
(4)噴灑菌液:向霧化茶嫩葉中噴灑其質量2%-3%的混合菌液,微生物可利用有機磷類農藥進行代謝,同時代謝產物可與有機磷成分進行反應,達到降解茶葉中農藥殘留的作用,置于真空罐中在18-22℃恒溫室降解8-10h,濕度為40%-44%,然后將真空罐溫度提升至33-37℃,降解4-6h,制得降解茶嫩葉;
(5)挑選和殺青:對降解茶嫩葉不良葉篩選剔除,并進行殺青處理,制得殺青茶嫩葉;
(6)烘醅:將殺青茶嫩葉烘醅至水分含量5%-8%,制得白茶。
步驟(1)所述的植物制劑,其配制方法為:
按照質量計份稱取水100-120份、乙醇9-13份、發酵液11-15份、葡萄葉提取液4-7份、柑橘提取液3-5份、大豆莖葉提取液5-9份、茼蒿提取液1-3份,攪拌混合后置于34-39℃溫度下加熱15-20min,制得植物制劑,每5天對茶葉噴灑1次;其中所述的發酵液為將青霉菌和米曲霉混合菌接種至培養液,在25-30℃恒溫下培養23-27h,并將液發酵后培養液濃縮至原體積的1/5,制得發酵液;其中所述的葡萄葉提取液、柑橘提取液、大豆莖葉提取液及茼蒿提取液,將粉碎后葡萄葉、柑橘、大豆莖葉和茼蒿分別按照水質量10%-14%的量加入水中,置于73-78℃溫度下煮制1-2h,使用120目過濾網對煮制后溶液過濾,并濃縮至原體積的1/4,分別制得葡萄葉提取液、柑橘提取液、大豆莖葉提取液和茼蒿提取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匯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匯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287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