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20722.0 | 申請日: | 2017-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834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周瑞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浩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W12/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岳***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身份驗證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特征信息由于其唯一性,成為身份驗證的方式,并廣泛應用于政府、軍隊、銀行、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領域。
相關技術在進行身份驗證時,具體的過程為:采集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將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提交至服務器;服務器將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與數據庫預先存儲的生物特征信息進行比對,根據匹配結果確定用戶是否通過身份驗證。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相關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現有的基于生物特征信息的身份驗證方式,需要將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與海量的數據庫進行比對,導致驗證時間長,效率低。此外,現有的基于生物特征的比對技術做不到百分百精確,由于用于比對的模板數據庫大,使得比對誤判的概率增大。比如人臉識別技術融合了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與生物統計學原理,其利用圖像處理技術提取人像特征點,利用生物統計學原理進行分析建立數據模型,即人臉特征模板。由于比對數據量大且很難建立準確的數據模型導致身份驗證的時間長、準確率低。
發明內容
為了縮短身份驗證的時間,提高身份驗證的準確率,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身份驗證的方法及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身份驗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
根據所述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確定對應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
接收待驗證人員的生物特征信息;
將所述待驗證人員的生物特征信息與所述對應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進行匹配;
根據匹配結果,向所述身份驗證設備發送身份驗證結果。
可選的,所述獲取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包括:
接收設備標識信息采集器采集到的位于其覆蓋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其中所述設備標識信息采集器覆蓋范圍對應所述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
可選的,所述獲取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包括:
根據所述身份驗證設備的地理位置信息確定所述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內的移動終端;
進一步確定所述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確定對應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
根據所述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從預設數據庫中獲取所述移動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
可選的,所述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包括ID、IMEI、IMSI和MSISD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紋信息、虹膜信息、人臉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身份驗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
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確定對應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待驗證人員的生物特征信息;
匹配模塊,用于將所述待驗證人員的生物特征信息與所述對應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進行匹配;
發送模塊,用于根據匹配結果向所述身份驗證設備發送身份驗證結果。
可選的,所述獲取模塊用于,
接收設備標識信息采集器采集到的位于其覆蓋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其中所述設備標識信息采集器覆蓋范圍對應所述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
可選的,所述獲取模塊用于,
根據所述身份驗證設備的地理位置信息確定所述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內的移動終端;
進一步確定所述身份驗證設備預設范圍內的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
可選的,所述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從預設數據庫中獲取所述移動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
可選的,所述移動終端的設備標識信息包括ID、IMEI、IMSI和MSISD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紋信息、虹膜信息、人臉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有可執行指令,所述可執行指令用于執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浩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未經湖南浩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207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共享用電交互系統的雙向認證方法
- 下一篇:一種計算機網絡安全預警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