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指紋模組阻抗自動測試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12793.6 | 申請日: | 2017-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717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東;王海昌;位賢龍;袁濤;陳松;姚燕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凱爾生物識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27/02 | 分類號: | G01R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5143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指紋 模組 阻抗 自動 測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測試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指紋模組阻抗自動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移動終端采用了指紋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相對于傳統的數字密碼或九宮格密碼有著更好的安全性,而且,指紋識別技術還有著更快捷的體驗。
因此,這也為指紋模組封裝企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如何提高產品性能及生產效率是他們所要關心的問題,在指紋模組封裝的各個工序中,指紋模組功能測試十分關鍵。目前,指紋模組的阻抗測試通常由人工拿著萬用表的兩個表筆去測量,這樣測試效率低下。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指紋模組阻抗自動測試裝置,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指紋模組阻抗自動測試裝置,能夠自動進行指紋模組的阻抗測試,節省人工成本,并提高測試效率。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指紋模組阻抗自動測試裝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設有至少兩組指紋模組測試組件,所述指紋模組測試組件包括:
夾具,所述夾具用于固定指紋模組;
探針組,所述探針組朝向所述夾具且能夠相對所述夾具移動;
其中,所述探針組包括用于與阻抗測試儀器連接的正極探針和負極探針,所述正極探針與所述負極探針分別連接有探針固定塊;
所述基座上還設有驅動各所述探針固定塊同時縱向移動的驅動機構。
進一步的,每組所述指紋模組測試組件還包括:
兩個滑軌,兩個所述滑軌平行設置在所述基座上且分別與兩個所述探針固定塊滑動連接;
驅動板,所述驅動板與兩個所述滑軌滑動連接且與所述驅動機構連接,所述驅動板用于帶動兩個所述探針固定塊沿所述滑軌滑動。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板與兩個所述探針固定塊之間均連接有用于引導所述驅動板移動的導向桿,位于所述驅動板與所述探針固定塊之間的所述導向桿上套設有彈簧。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機構為伸縮臂與所述驅動板連接的氣缸。
進一步的,所述阻抗測試儀器為萬用表或阻抗測試儀。
進一步的,所述基座上并排設有四組所述指紋模組測試組件,相鄰所述指紋模組測試組件中的所述驅動板之間通過連接板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基座上還設有控制所述驅動機構啟停的開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能夠同時自動測試多個指紋模組,節省了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測試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提供的指紋模組阻抗自動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基座,20-指紋模組測試組件,21-夾具,22-正極探針,23-負極探針,24-探針固定塊,25-滑軌,26-驅動板,27-導向桿,28-彈簧,30-氣缸,40-連接板,50-指紋模組,60-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指紋模組阻抗自動測試裝置,包括基座10,基座10上并排設有四組指紋模組測試組件20,各指紋模組測試組件20均包括夾具21和探針組,夾具21用于固定指紋模組50,探針組朝向夾具21且能夠相對夾具21移動。具體的,探針組包括用于與阻抗測試儀或萬用表連接的正極探針22和負極探針23,正極探針22與負極探針23分別連接有探針固定塊24,各探針固定塊24均由設置在基座10上的一個氣缸30驅動同時縱向移動。
為了使每組指紋模組測試組件20中的兩個探針都平穩地移動,以準確地接觸到指紋模組50的兩個阻抗測試點,本發明的每組指紋模組測試組件20還包括兩個滑軌25和驅動板26,兩個滑軌25平行設置在基座10上且分別與兩個探針固定塊24滑動連接,驅動板26與兩個滑軌25滑動連接且與氣缸30連接,驅動板26用于帶動兩個探針固定塊24沿滑軌25滑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凱爾生物識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凱爾生物識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1279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