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載鈀纖維基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10999.5 | 申請日: | 2017-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770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4 |
| 發明(設計)人: | 賀泓;鄧華;單文坡;李要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寧波城市環境觀測研究站 |
| 主分類號: | B01J35/06 | 分類號: | B01J35/06;B01J23/44;B01J35/10;B01J37/02;B01J37/06;B01J37/08;B01J37/18;B01J37/34;F23G7/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 |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纖維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用途 | ||
1.一種載鈀纖維基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的載體為纖維,活性組分為負載在所述載體上的鈀,以所述載體的質量為100%計,所述鈀的質量為0.05~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鈀纖維基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為陶瓷纖維、玻璃纖維、金屬纖維、活性炭纖維中的一種或至少兩種的混合物;
優選地,所述纖維為玻璃纖維和陶瓷纖維的混合物,所述玻璃纖維與所述陶瓷纖維的質量比為(7~9):(1~3),優選為8:2;
優選地,以所述載體的質量為100%計,所述鈀的質量為1%。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載鈀纖維基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載體纖維進行酸洗;
2)將步驟1)酸洗后的載體纖維置于含鈀溶液中浸漬,然后進行蒸發、烘干處理;
3)將步驟2)烘干后的產物進行焙燒處理;
4)將步驟3)焙燒處理后的產物進行高溫還原再處理,得到載鈀纖維基催化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酸洗的過程為,將載體纖維浸于酸中,在真空滴濾瓶中逐滴抽濾淋洗液體;
優選地,所述酸的質量百分數為10~60%,優選為50%;
優選地,所述酸為硫酸或硝酸,優選為硫酸;
優選地,所述載體纖維與所述酸的固液比為1/100~1/10g/mL,優選為1/50g/mL;
優選地,所述淋洗的時間為20~40min,優選為30min,所述淋洗的次數為1~3次。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經所述酸洗后的纖維進行去離子水沖洗,所述去離子水沖洗后的pH值為中性;
優選地,所述去離子水沖洗后還包括干燥的步驟;
優選地,所述干燥是在烘箱中進行的,所述干燥的溫度為100~150℃,優選為120℃;
優選地,所述干燥的時間為5~24h,優選為12h。
6.根據權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含鈀溶液為二水硝酸鈀溶液、氯化鈀溶液、乙酸鈀溶液中的一種;
優選地,所述浸漬為超聲輔助浸漬,所述超聲輔助浸漬的具體過程為:將酸洗后的載體纖維置于含鈀溶液中得到固液體系,將所述固液體系置于超聲波池中進行超聲輔助浸漬,所述超聲輔助浸漬的溫度為23~27℃;所述超聲輔助浸漬的超聲的頻率為40~50kHz,優選為44kHz;所述超聲輔助浸漬的時間為10~60min,優選為30min。
7.根據權利要求3-6之一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蒸發處理是在旋轉蒸發瓶中進行的,所述旋轉蒸發的旋轉頻率為20~200r/min,優選為60r/min;所述旋轉蒸發的溫度為50~70℃,優選為60℃;
優選的,步驟2)中,所述烘干處理是在烘箱中進行的,所述烘干的溫度為80~120℃,優選為100℃;所述烘干的時間為10~15h,優選為12h。
8.根據權利要求3-7之一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焙燒處理的溫度為400~600℃,優選為550℃;所述焙燒的時間為2~5h,優選為3h;所述焙燒的升溫速率為2~10℃/min。
9.根據權利要求3-8之一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高溫還原再處理的過程為:將經步驟3)焙燒處理的產物放入氣氛爐中進行升溫還原處理;
優選地,所述氣氛爐中的氣氛為氫氣,所述氫氣所占的體積比為1~100%,優選為5%;
優選地,所述升溫還原的升溫速率為2~10℃/min,優選為5℃/min,所述升溫后的溫度為200~400℃,優選為300℃;優選地,所述高溫還原再處理的時間為2~5h,優選為2h。
10.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載鈀纖維基催化劑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將所述載鈀纖維基催化劑用于揮發性有機物苯的催化燃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寧波城市環境觀測研究站,未經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寧波城市環境觀測研究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1099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