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震數據重構方法及裝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09874.0 | 申請日: | 2017-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881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霍守東;呂公河;舒國旭;邸志欣;石太昆;呂堯;張光德;高正輝;徐雷良;單小彩;黃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V1/28 | 分類號: | G01V1/28;G01V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82 | 代理人: | 宋寶庫,楊曉莉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震 數據 方法 裝置 計算機 可讀 存儲 介質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震勘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震數據重構方法及裝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設備。
背景技術
由于野外采集時的條件限制,很難能記錄到近炮檢距尤其是零炮檢距數據,原始地震數據中也有時會出現缺道、壞道和數據分布不規則等情況,從而嚴重影響地震資料處理中波動方程偏移等多道處理算法的精度。因此,如何根據已獲取的有用信息來恢復缺失的地震信息成為地震資料處理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即為了解決依據現有的地震信息如何獲取高密度地震數據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地震數據重構方法及裝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設備。
在第一方面,本發明中地震數據重構方法,包括:
采用軟閾值迭代算法,計算所述地震數據的稀疏系數;
采用硬閾值迭代算法優化所述稀疏系數,得到新的稀疏系數;
以所述新的稀疏系數作為所述軟閾值迭代算法的初始稀疏系數,控制所述軟閾值迭代算法和硬閾值迭代算法交替迭代,直至滿足預設的收斂條件,得到最優的稀疏系數;
依據所述最優的稀疏系數,進行反稀疏變換得到重構后的地震數據。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一個優選技術方案為:
“采用軟閾值迭代算法,計算所述地震數據的稀疏系數”的步驟包括:
計算所述地震數據的迭代搜索方向;
依據所述迭代搜索方向,并采用線性搜索法確定迭代步長因子;
依據所述迭代搜索方向和迭代步長因子,計算所述地震數據的稀疏系數。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一個優選技術方案為:
所述迭代搜索方向dk如下式所示:
dk=Θk+1-Θk
其中,所述Θk為第k次迭代得到稀疏系數,k≥1;所述Θk+1為第k+1次迭代得到的稀疏系數,且Θk+1=Hs(Θk-αkdk,μαk),所述αk為迭代步長,所述μ為拉格朗日乘法算子;
所述Hs為軟閾值算子,且所述x為變量,所述T為閾值。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一個優選技術方案為:
所述軟閾值迭代算法的初始步長αinitial按照下式所示的方法計算:
αinitial=||Θk+1-Θk||2/||Acs(Θk+1-Θk)||2
其中,所述Θk為第k次迭代得到稀疏系數,k≥1;所述Θk+1為第k+1次迭代得到的稀疏系數;所述Acs為感知矩陣。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一個優選技術方案為:
所述地震數據的稀疏系數如下式所示:
Θk+1=Θk+λkdk
其中,所述λk為迭代步長因子,所述Θk為第k次迭代得到稀疏系數,k≥1;所述Θk+1為第k+1次迭代得到的稀疏系數。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一個優選技術方案為:
所述預設的收斂條件為迭代次數達到迭代次數閾值,或迭代誤差ε小于迭代誤差閾值Tol;
其中,所述迭代誤差所述Θk為第k次迭代得到稀疏系數,k≥1;所述Θk+1為第k+1次迭代得到的稀疏系數。
在第二方面,本發明中地震數據重構裝置包括:
軟閾值迭代模塊,配置為采用軟閾值迭代算法,計算所述地震數據的稀疏系數;
硬閾值迭代模塊,配置為采用硬閾值迭代算法優化所述稀疏系數,得到新的稀疏系數;
交替迭代模塊,配置為以所述硬閾值迭代模塊得到的新的稀疏系數作為所述軟閾值迭代模塊中軟閾值迭代算法的初始稀疏系數,控制所述軟閾值迭代模塊和硬閾值迭代模塊交替迭代,直至滿足預設的收斂條件,得到最優的稀疏系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987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薄層預測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一種適用于二維低信噪比資料的疊加速度場構建方法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