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合材料與金屬材料的膠接連接結構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07276.X | 申請日: | 2017-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230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06 |
| 發明(設計)人: | 鄧雅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7/12 | 分類號: | B32B7/12;B32B3/08;B32B15/18;B32B15/00;B32B27/06;B32B3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創嘉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鄭永勝;耿超 |
| 地址: | 1013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材料 金屬材料 接連 結構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復合材料與金屬材料的膠接連接結構,該膠接連接結構包括復合材料連接板(1)、金屬連接件(2)和補強片(3),所述金屬連接件(2)包括相互平行且沿水平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子連接板(21)、第二子連接板(22)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和第二子連接板(22)的第三子連接板(23),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設置于第二子連接板(22)側上方,所述第三子連接板(23)與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和第二子連接板(22)在長度方向上所形成的連接角α為20-90°,所述復合材料連接板(1)通過第一膠接層(41)與所述第二子連接板(22)和第三子連接板(23)相貼合,所述補強片(3)設置于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和復合材料連接板(1)的上方且通過第二膠接層(42)同時連接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和復合材料連接板(1);
所述復合材料連接板(1)的材料為非金屬復合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膠接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連接角α為45-9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膠接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金屬連接件(2)的材料為選自鋼、鋁合金、鎂合金和鈦合金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復合材料連接板(1)的材料為高分子基體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其中所述高分子基體為熱塑性樹脂和/或熱固性塑料,所述纖維為選自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和天然纖維中的至少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膠接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一膠接層(41)和第二膠接層(42)的材料各自獨立地為環氧樹脂和/或聚氨酯;所述補強片(3)的材料為高分子基體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其中所述高分子基體為熱塑性樹脂和/或熱固性塑料,所述纖維為選自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和天然纖維中的至少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膠接連接結構,其中,與所述第一膠接層(41)和第二膠接層(42)相接觸的金屬連接件(2)的表面經過表面處理,其中,所述表面處理為選自機械打磨、砂紙打磨、噴丸處理、陽極氧化、酸處理、激光刻蝕和等離子噴涂中的至少一種。
6.一種復合材料與金屬材料的膠接連接結構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
a、制備金屬連接件(2),其中,所述金屬連接件(2)包括相互平行且沿水平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子連接板(21)、第二子連接板(22)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和第二子連接板(22)的第三子連接板(23),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設置于第二子連接板(22)側上方,所述第三子連接板(23)與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和第二子連接板(22)在長度方向上所形成的連接角α為20-90°;
b、將復合材料連接板(1)通過第一膠接層(41)與所述第二子連接板(22)和第三子連接板(23)相貼合;所述復合材料連接板(1)的材料為非金屬復合材料;
c、將補強片(3)設置于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和復合材料連接板(1)的上方且通過第二膠接層(42)同時連接所述第一子連接板(21)和復合材料連接板(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連接角α為45-90°。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金屬連接件(2)的材料為選自鋼、鋁合金、鎂合金和鈦合金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復合材料連接板(1)的材料為高分子基體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其中所述高分子基體為熱塑性樹脂和/或熱固性塑料,所述纖維為選自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和天然纖維中的至少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膠接層(41)和第二膠接層(42)的材料各自獨立地為環氧樹脂和/或聚氨酯;所述補強片(3)的材料為高分子基體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其中所述高分子基體為熱塑性樹脂和/或熱固性塑料,所述纖維為選自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和天然纖維中的至少一種。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在步驟b之前,將與所述第一膠接層(41)和第二膠接層(42)相接觸的金屬連接件(2)的表面進行表面處理,其中,所述表面處理為選自機械打磨、砂紙打磨、噴丸處理、陽極氧化、酸處理、激光刻蝕和等離子噴涂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7276.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