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導槽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06952.1 | 申請日: | 2017-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548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3 |
| 發明(設計)人: | 方迎潮;王道杰;何松膛;洪勇;蘇鳳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E02B5/08 | 分類號: | E02B5/08;E02B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賽恩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王海文;肖國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有 翼型消能板 泥石流 排導槽 | ||
1.一種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導槽,包括全襯砌的排導槽底板(1)及其兩側的排導槽側墻(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翼型消能板(3),所述翼型消能板(3)設置在排導槽入口處與出口處的底板(1)上;
消能球(4),所述消能球(4)設置在翼型消能板(3)之間的排導槽底板(1)上;
其中,
所述翼型消能板為對稱雙翼型結構,翼型消能板的迎水面為圓弧面(10),背水面為斜坡(11),所述圓弧面(10)與所述斜坡(11)平滑相接;
所述翼型消能板迎水面分水尖(12)角度α為120°~150°,翼型消能板背水面分水尖(13)角度β為150°~180°;
所述翼型消能板迎水面分水尖(12)處對應的圓弧面(10)的半徑R為0.25m,圓弧面(10)的半徑R朝著翼緣(8)方向依次減小,至翼緣(8)末端處圓弧面(10)的半徑R減小為0.1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導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球(4)的數量設置為4n個,每4個消能球(4)組合成一個菱形體,所述菱形體對應的迎水側菱形角γ為6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導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球(4)的結構形式為半球形,消能球(4)的半徑r為0.2~0.3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導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型消能板(3)的翼展L為排導槽底寬B的1/3~1/2;所述翼型消能板(3)的弦長b為翼展L的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導槽,其特征在于,沿著排導槽縱向方向,入口處翼型消能板(3)到消能球(4)的最小距離S1為排導槽底寬B的3倍;出口處翼型消能板(3)到消能球(4)最小距離S2為排導槽底板寬B的3倍。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導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球(4)的數量至少設置為8個,組合成至少2個菱形體,菱形體與菱形體之間的最小距離S3為排導槽底板(1)寬B的3倍;菱形體長對角線距離L1為排導槽底寬B的倍。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含有翼型消能板的泥石流排導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型消能板(3)、消能球(4)均為混凝土澆筑體,且與底板(1)之間采用錨筋(5)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695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