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芩草顆粒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06502.2 | 申請日: | 2017-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492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7 |
| 發明(設計)人: | 吳強;劉明輝;薛均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25 | 分類號: | A61K36/725;A61K9/16;A61K47/38;A61P1/12;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智則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573 | 代理人: | 田建濤 |
| 地址: | 130000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顆粒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芩草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膿血,腹痛,里急后重為臨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病位在腸,與脾胃有密切關系。病機為濕熱、疫毒、寒濕結于腸腑,氣血壅滯,脂膜血絡受損,化為膿血,大腸傳導失司,發為痢疾。暴痢多實證,久痢多虛證。痢疾的治療,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澀,熱痢宜清,寒痢宜溫,寒熱虛實夾雜者宜通澀兼施、溫清并用。
目前,治療痢疾的西藥很多可選用氟哌酸、慶大霉素、黃連素和復方新諾明等來治療。然而,人體會對抗生素耐藥性,長期使用之后,就不能夠有效殺滅病菌。同時,由于抗生素的耐藥性,患者在使用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不斷加大抗生素的劑量或者更換新的種類的抗生素,從而極大增加研發費用和患者的經濟負擔。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芩草顆粒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種芩草顆粒,包括黃芩、甘草、芍藥和大棗。
進一步的,芩草顆粒包括黃芩6-12g、甘草3-9g、芍藥3-9g和大棗20-30g。
進一步的,芩草顆粒包括黃芩9g、甘草6g、芍藥6g和大棗25g。
另一方面,芩草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黃芩、甘草、芍藥和大棗,加藥材總量的6倍水煎煮2小時后過濾,取過濾后的藥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時,過濾,棄去藥渣,合并兩次濾液;
(2)將合并后的濾液濃縮,然后冷卻至室溫,加入乙醇,邊加邊攪拌,放置12小時,過濾,取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濃縮得到稠膏;
(3)取輔料和稠膏,混合均勻后制粒,將顆粒干燥后整粒即得。
進一步的,步驟(2)中將合并后的濾液濃縮至60-70℃時相對密度為1.10-1.30。
進一步的,步驟(2)中濃縮得到稠膏在70-80℃的相對密度為1.25-1.30。
進一步的,步驟(3)中輔料包括甘露醇和微晶纖維素。
進一步的,步驟(3)中以質量比計稠膏:甘露醇:微晶纖維素=1:0.3:0.15。
進一步的,步驟(3)中干燥溫度為50-60℃。
進一步的,步驟(2)中加入乙醇至含醇量在50-60%。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芩草顆粒,采用常見中藥材為原料,配方科學,采用顆粒劑的劑型,分散度大,吸收快,藥物到達病所迅速、顯著提高了療效,標本兼治,臨床應用安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1
(1)取黃芩6g、甘草3g、芍藥3g和大棗20g,加藥材總量的6倍水煎煮2小時后過濾,取過濾后的藥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時,過濾,棄去藥渣,合并兩次濾液;
(2)將合并后的濾液濃縮至60-70℃時相對密度為1.10-1.30,然后冷卻至室溫,加入乙醇,邊加邊攪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時,過濾,取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濃縮得到在70-80℃的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纖維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纖維素=1:0.3:0.15),混合均勻后制粒,50-60℃干燥顆粒后整粒即得。
實施例2
(1)取包括黃芩12g、甘草9g、芍藥9g和大棗30g,加藥材總量的6倍水煎煮2小時后過濾,取過濾后的藥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時,過濾,棄去藥渣,合并兩次濾液;
(2)將合并后的濾液濃縮至60-70℃時相對密度為1.10-1.30,然后冷卻至室溫,加入乙醇,邊加邊攪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時,過濾,取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濃縮得到在70-80℃的相對密度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纖維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纖維素=1:0.3:0.15),混合均勻后制粒,50-60℃干燥顆粒后整粒即得。
實施例3
(1)取包括黃芩9g、甘草6g、芍藥6g和大棗25g,加藥材總量的6倍水煎煮2小時后過濾,取過濾后的藥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時,過濾,棄去藥渣,合并兩次濾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65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