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同時改善靜子角區流動的自循環處理機匣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05421.0 | 申請日: | 2017-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020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柳陽威;唐雨萌;陸利蓬;王鳴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D29/52 | 分類號: | F04D29/52;F04D29/54;F04D29/38;F04D27/00;F04D1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同時 改善 靜子角區 流動 循環 處理機 | ||
1.一種同時改善靜子角區流動的自循環處理機匣,其特征在于:包括目標轉子葉片、下游靜子葉片、機匣及位于機匣內部的引氣管結構;所述目標轉子葉片與機匣間具有葉頂間隙,在目標轉子葉片葉尖前緣處機匣內部布置有貫通整個周向的射流氣體導流腔結構;所述射流氣體導流腔出口前沿周向均勻布置有用于調節射流方向的導流腔出口前導葉;所述導流腔出口前導葉的出口方向與目標轉子葉片葉尖預旋方向一致;所述下游靜子葉片位于目標轉子葉片下游,并帶有抽吸槽結構;所述下游靜子葉片的抽吸槽連接有抽吸氣體穩壓腔并與所述射流氣體導流腔間通過位于機匣內部的引氣管相聯通;所述下游靜子葉片位于目標轉子葉片下游,可緊位于目標轉子葉片后方或者與目標轉子葉片間隔有多個轉靜子排;所述機匣內部的引氣管嚴格密封且具有環向陣列結構,其數目等同于下游靜子葉片的數目;所述下游靜子葉片吸力面機匣側、輪轂側均沿展向布置有多個抽吸槽,每個抽吸槽的寬度為葉片弦長的2%,高度不超過葉片展向高度的20%,所述下游靜子葉片機匣端壁、輪轂端壁在靠近吸力面側沿流向自25%軸向弦長自尾緣處布置有單個抽吸槽,槽寬為2%到5%倍的葉片弦長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同時改善靜子角區流動的自循環處理機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靜子葉片輪轂側端壁抽吸槽由輪轂側端壁抽吸槽導管I、輪轂側端壁抽吸槽導管II分別與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I連接;所述下游靜子葉片輪轂側吸力面抽吸槽由輪轂側吸力面抽吸槽導管I、輪轂側吸力面抽吸槽導管II分別與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I連接;所述下游靜子葉片機匣側端壁抽吸槽由機匣側端壁抽吸槽導管I、機匣側端壁抽吸槽導管II分別與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I連接;所述下游靜子葉片機匣側吸力面抽吸槽由機匣側吸力面抽吸槽導管I、機匣側吸力面抽吸槽導管II分別與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I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同時改善靜子角區流動的自循環處理機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下游靜子葉片內部氣流導管II連通位于機匣中的抽吸氣體穩壓腔;所述抽吸氣體穩壓腔沿周向陣列分布,其數目等同于下游靜子葉片的數目,周向寬度取下游靜子葉片機匣側柵距的一半;所述抽吸氣體穩壓腔通過引氣管連通所述射流氣體導流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同時改善靜子角區流動的自循環處理機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氣體導流腔為全環通腔結構,且沿氣流方向具有漸縮的流道截面;在所述射流氣體導流腔出口前,周向陣列分布有導流腔出口前導葉;所述導流腔出口前導葉的高度與射流氣體導流腔出口段的沿導葉展向的寬度相等;所述導流腔出口前導葉軸向弦長不大于目標轉子葉片與其相鄰上游靜子葉片間軸向間隙的80%;所述導流腔出口前導葉與機匣連接截面的稠度取1到2之間的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542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軸流壓氣機的自適應攻角方法
- 下一篇:一種離心壓縮機油冷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