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遞無人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04628.6 | 申請日: | 2017-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972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占科;黃衛平;魏孔泯;李發;劉秧銘;郭佼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4C3/10 | 分類號: | B64C3/10;B64C27/22;B64D9/00;B64D27/24;B64D4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盛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許佳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遞 無人機 | ||
1.一種快遞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身、機翼、尾翼、固定翼動力組件、左前旋翼組件、右前旋翼組件、右后旋翼組件、左后旋翼組件、快遞艙和快遞艙掛架;其中:固定翼動力組件安裝在機身前端;兩組旋翼分別安裝在左機翼和右機翼的下表面,并且在各機翼上的展向位置距離所在機翼翼根16%展長處;所述的兩組旋翼中分別有兩個旋翼組件;所述兩個旋翼組件分別安裝在機臂的兩端,在左機翼一側形成了左前旋翼組件和左后旋翼組件;在右機翼一側形成了右前旋翼組件和右后旋翼組件;快遞艙通過安裝在機身重心部位下表面的快遞艙掛架懸掛在該機身下方;所述機身在垂直起降階段為水平狀態,轉為巡航階段的攻角為3.5°;所述機身包括機身頭部、機身中部和機身尾部;所述機翼和尾翼的安裝角α均為2.5~5°;
所述左機翼和右機翼分別通過機翼主梁與位于距離機身前端26%機身長處主梁固定連接;所述的機翼主梁位于所在機翼的1/4弦長處;所述左機翼和右機翼均為矩形平直翼,展弦比均為8,機翼面積均為1.84m2;
左機翼副翼的內側端面和外側端面與翼根的距離分別是翼展展長的27.5%和47.5%;右機翼副翼的內側端面和外側端面與翼根的距離亦分別是翼展展長的27.5%和47.5%;各所述副翼的弦向寬度為1/4弦長;
所述尾翼的垂直尾翼通過位于該垂直尾翼翼根部1/4弦長處的主梁與機身尾部連接位;垂直尾翼平面形狀為梯形;垂尾面積0.13m2,根稍比為1.6;該垂直尾翼末端的方向舵的弦向寬度為該垂直尾翼的1/4弦長,高度與垂尾高度相等;水平尾翼的平面形狀為梯形,其展弦比為3.5,平尾面積0.337m2,根稍比為1.45;位于所述水平尾翼后緣的升降舵的展長與水平尾翼展長相同;該升降舵弦向最大寬度位于水平尾翼翼根處,為32.1%的水平尾翼翼根弦長;弦向最小寬度位于水平尾翼翼梢處,為31.7%的水平尾翼翼梢弦長;
左旋翼臂安裝在左機翼展向距離翼根16%展長處,并固定在該左機翼的下表面;右旋翼臂安裝在右機翼展向距離翼根16%展長處,并固定在該右機翼的下表面;所述安裝后的左旋翼臂與右旋翼臂長度的1/2處與快遞無人機的重心位置對應;
左旋翼臂前端與左機翼前緣之間的間距、左旋翼臂后端與左機翼后緣之間的間距均大于螺旋槳半徑;右旋翼臂前端與右機翼前緣之間的間距、右旋翼臂后端與右機翼后緣之間的間距均大于螺旋槳半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快遞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遞艙掛架為板架結構,包括相互平行的多根橫梁和一對導軌;所述一對導軌分別固定在所述多根橫梁兩端的下表面;一對導軌之間相對應的表面上有與快遞艙上的滑輪配合的滑道;在各所述滑道上安裝有定位螺栓,以防止該快遞艙在滑道上前后滑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快遞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遞艙包括快遞艙艙體、兩組滑輪組件和著陸緩沖條;所述的快遞艙艙體的上蓋中部有對開的艙門;在所述快遞艙艙體上蓋的內表面的兩端分別固定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有內螺紋的通孔;所述兩組滑輪組件通過固定板對稱的安裝在所述快遞艙艙體的兩側,并使該固定板兩端的安裝孔分別與所述加強筋上的內螺紋通孔同心;各所述滑輪組件中的滑輪有多個,均通過輪軸安裝在所述固定板的表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快遞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輪軸為螺桿,該螺桿的根部為光桿,通過該螺桿將固定板與快遞艙艙體固連,并以根部的光桿作為滑輪的輪軸;所述用于連接固定板兩端的兩根螺桿的長度為快遞艙艙體的寬度與固定板厚度之和;當所選用的快遞艙的外形尺寸較小時,通過調整所述連接固定板與快遞艙艙體的兩端的兩根螺桿的旋入量,實現調整該快遞艙艙體兩側滑輪之間的間距,滿足該兩側滑輪與導軌之間的配合。
5.如權利要求3所述快遞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遞艙的長度為0.5~1米,寬度為0.3~0.5米,高度為0.25~0.4米;快遞艙滑輪組件的長度為0.2~0.35米。
6.如權利要求3所述快遞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快遞艙的底表面均布有四條采用硬質泡沫材料制成的著陸緩沖條;各所述的著陸緩沖條相互平行的排布在該快遞艙的底表面,并且相鄰的兩個著陸緩沖條之間的為0.1米;所述著陸緩沖條用于無人機著陸時起到緩沖作用,同時在無人機起飛時起到支撐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462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