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CCD探測器定位粘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03610.4 | 申請日: | 2017-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836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呂琦;于玲玲;丁一;那佳;施小梅;夏天;連春鶴;程凱;呂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7/00 | 分類號: | G02B7/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11024 | 代理人: | 孔曉芳 |
| 地址: | 10085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cd 探測器 定位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CCD探測器定位粘接裝置,包括:底座(1)、框架(2)、螺栓(3)、定位板(4)和壓塊(5)。將底面涂有導電膠的探測器粘接于探測器安裝板;將螺栓安裝在框架上,并將探測器安裝板、框架依次疊放在底座上并固定;在顯微鏡下,將定位板的十字刻線與探測器安裝板“#”字刻線中心對正;利用螺栓將探測器光敏面邊緣調整至與定位板十字刻線重合;拆下定位板,將壓塊置于探測器上,擠出的多余膠液用酒精棉球清除干凈,復檢探測器位置并固化。本發明解決了使用常規方法無法保證CCD探測器粘接位置偏移量超差和光敏面傾斜的問題。該裝置簡單可靠,可操作性強,避免拆卸探測器帶來的損失,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CCD探測器粘接裝置,特別是一種CCD探測器定位粘接裝置。
背景技術
可見光CCD探測器(簡稱探測器)是光學探測、跟蹤、制導的關鍵器件,其與光學鏡頭、成像電路、信號處理、電源等構成可見光制導設備,實現導彈中段制導。探測器與光學鏡頭的裝配精度對成像質量影響很大,直接影響到導彈的制導精度。
用導電膠粘接的方法固定探測器時,常在探測器安裝板上刻“#”字刻線,將探測器光敏面邊緣與探測器安裝板上“#”字刻線對正。但由于“#”字刻線中間斷開,且刻線線寬一般為0.4mm,刻線的對正只能估算,粘接精度存在一定誤差。同時,由于導電膠在固化過程中易發生變化,探測器與探測器安裝板間位置和角度產生隨機誤差(即位置偏移量超差和光敏面傾斜),導致粘接精度不能達到設計要求。由于膠液變化的隨機性,無論對正與否都不能保證粘接結果。
如粘接后未達到產品的技術指標要求,必須將探測器拆下重新粘接。而采用導電膠粘接,一旦固化很難拆開,過程中極易將陶瓷基材的探測器損壞。探測器十分昂貴,因而在生產過程中一旦安裝不合格極易造成探測器報廢,從而遭受較大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CCD探測器粘接裝置,解決現有技術無法保證CCD探測器粘接位置偏移量超差和光敏面傾斜的問題。
一種CCD探測器粘接裝置,包括:底座、框架、螺栓、定位板和壓塊。
底座為上、下表面平行的塊狀體,底座上表面外圍尺寸不小于探測器安裝板尺寸,底座上表面有凹陷且凹陷部位處于探測器安裝位置正下方,底座上表面凹陷尺寸大于探測器尺寸。框架為中空平板,框架的中心通孔形狀與探測器形狀一致,框架的中心通孔尺寸大于探測器尺寸,保證探測器在水平面方向進行二維位置調整時有位置余量;框架中心通孔部位的4個側面各具有1~2個螺紋通孔,螺栓與框架的螺紋通孔連接,螺栓頭部超出底座上表面外圍輪廓,螺栓的數量和安裝位置滿足CCD探測器在二維平面內的位置調整;框架與底座固定。定位板為透明薄板,具有十字刻線,定位板處于探測器安裝位置上方,定位板與框架螺紋連接,定位板上的十字刻線與探測器安裝板“#”字刻線中心對正。
粘接探測器時,首先將底面涂有導電膠的探測器粘接于探測器安裝板。其次,將螺栓安裝在框架上,并將探測器安裝板、框架依次疊放在底座上并固定。在顯微鏡下,將定位板的十字刻線與探測器安裝板“#”字刻線中心對正。再次,利用螺栓將探測器光敏面邊緣調整至與定位板十字刻線重合。拆下定位板,將壓塊置于探測器上,所述探測器表面有一層保護板,擠出的多余膠液用酒精棉球清除干凈,復檢探測器位置并固化。
本發明簡單可靠,可操作性強,粘接后探測器與探測器安裝板同軸度≤0.1mm,傾斜量≤2′,避免拆卸探測器帶來的損失,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 一種CCD探測器定位粘接裝置探測器定位示意圖;
圖2 一種CCD探測器定位粘接裝置探測器固化示意圖;
1.底座 2. 框架 3. 螺栓 4. 定位板 5. 壓塊 6. CCD探測器 7. 探測器安裝板。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未經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361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