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低溫燒結硅酸鍶銅系介質陶瓷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602707.3 | 申請日: | 2017-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798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平;廖建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5/16 | 分類號: | C04B35/16;C04B35/622;C03C12/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創(chuàng)智天誠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介質陶瓷 硅酸鍶 烘干 球磨 銅系 制備 制備方法和應用 低溫燒結 聚酯 目篩 坯體 預燒 介質基板材料 粉末壓片機 粘合劑造粒 質量百分比 粉體混合 去離子水 陶瓷粉料 燒結 干燥箱 放入 磨球 造粒 煅燒 保溫 成型 玻璃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低溫燒結硅酸鍶銅系介質陶瓷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SrCO3、CuO、SiO2原料,按化學式SrCuSi4O10進行配料,將原料、去離子水、磨球加入聚酯罐中球磨;(2)將步驟(1)球磨后的原料置于干燥箱中,于80~130℃烘干,烘干后過20?40目篩;(3)預燒4?5小時;(4)將步驟(3)預燒后的陶瓷粉料放入聚酯罐中,外加質量百分比4.0~10.0%的BCB玻璃與煅燒后的粉體混合,球磨,烘干,加粘合劑造粒,造粒后過60?80目篩,再用粉末壓片機成型為坯體;(5)將步驟(4)的坯體于850~950℃燒結,保溫4~8小時,制得硅酸鍶銅系介質陶瓷。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制備成本低,工藝簡單,過程無污染,制備出一種很有前途的LTCC介質基板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介電陶瓷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低溫燒結硅酸鍶銅系介質陶瓷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現(xiàn)代電子信息技術向高頻、高穩(wěn)定、低損耗方向的快速發(fā)展,對關鍵電子元件材料—介質陶瓷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此要求,低介電常數(shù)、低損耗、近零的溫度系數(shù)、低成本的介電陶瓷材料成為當今研究的一個熱點方向。以低溫共燒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技術為基礎的多層結構設計可有效減小器件體積,是實現(xiàn)元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以及模塊化的重要途徑。LTCC技術要求介質材料能與高導電率和廉價的銀電極(961℃)實現(xiàn)共燒。因此,要求對于使用在微波元器件上的介質材料的燒結溫度要在950℃以下。
SrCuSi4O10是一種具有優(yōu)越介電性能的新型的介質基板材料,原材料廉價可大幅降低成本,而且具有較低的介電常數(shù)(4.0)和介電損耗(1.0×10-3),但是燒結溫度為1100℃。其較高的燒結溫度導致其不能運用于LTCC技術中。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了克服了SrCuSi4O10系介質陶瓷燒結溫度過高,不能運用于LTCC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以SrCO3、CuO、SiO2為主要原料、外加BCB玻璃作為燒結助劑,燒結溫度成功降低至950℃以下,同時保持其優(yōu)異的介電性能。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低溫燒結硅酸鍶銅系介質陶瓷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SrCO3、CuO、SiO2原料,按化學式SrCuSi4O10進行配料,即SrCO3、CuO、SiO2的摩爾比為1:1:4,將原料、去離子水、磨球加入聚酯罐中球磨;
(2)將步驟(1)球磨后的原料置于干燥箱中,于80~130℃烘干,烘干后過20-40目篩,獲得顆粒均勻的粉料;
(3)將步驟(2)混合均勻的粉料自室溫20-25℃以每分鐘3℃-5℃的速度升溫至950-975℃預燒4-5小時,煅燒后隨爐冷卻;
(4)將步驟(3)預燒后的陶瓷粉料放入聚酯罐中,外加質量百分比4.0~10.0%的BCB玻璃,即所述BCB玻璃與陶瓷粉料的質量比為(0.04-0.1):1,與煅燒后的粉體混合,球磨,烘干,加粘合劑造粒,造粒后過60-80目篩,再用粉末壓片機成型為坯體;
(5)將步驟(4)的坯體于自室溫20-25℃以每分鐘3℃-5℃的速度升溫至850~925℃燒結,保溫4~8小時,然后隨爐冷卻,制得硅酸鍶銅系介質陶瓷。
優(yōu)選的,所述步驟(1)中原料、去離子水、磨球的質量比為1:(16-17):(15-16),球磨時間為4~8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jīng)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270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