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可見光通信的神經網絡均衡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602325.0 | 申請日: | 2017-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428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吳玉香;謝燦宇;關偉鵬;陳穎聰;文尚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0/116 | 分類號: | H04B10/116;H04L25/03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羅觀祥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可見 光通信 神經網絡 均衡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見光通信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基于可見光通信的神經網絡均衡器。
技術背景
近年來,被譽為“綠色照明”的半導體照明技術迅速發展。與傳統的白熾燈等照明光源相比,LED具有低功耗、壽命長、尺寸小、綠色環保等優點。與此同時,LED更具有調制性能好、響應靈敏度高等優勢。將信號以人眼無法識別的高頻加載到LED上進行傳輸,進而催生出一門能夠實現照明與通信一體化的技術——可見光通信。
與傳統的紅外和無線通信相比,可見光通信具有發射功率高、無電磁干擾、無需申請頻譜資源和信息的保密性等優點。然而,可見光通信中仍然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LED有限的調制帶寬。一般的熒光粉LED調制帶寬只有幾兆赫茲,VLC數據傳輸速率受到限制。為了提升傳輸速率,除了從LED的結構、驅動電路的設計上拓展帶寬;還可以通過不同的調制方式來提高系統整體帶寬。然而卻大大地增加了可見光通信系統的復雜程度。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與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可見光通信的神經網絡均衡器,該神經網絡均衡器克服了由于LED調制帶寬的限制而導致的碼間干擾的問題,在減少系統復雜性的同時,提高了系統的數據傳輸速率,實現VLC系統的高速通信。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基于可見光通信的神經網絡均衡器,可應用于可見光通信系統,所述可見光通信系統包括可見光通信發射子系統10,可見光通信傳輸子系統20和可見光通信接收子系統30。所述可見光通信發射子系統10包括數據采集模塊11,數據編碼模塊12,LED驅動模塊13和LED發射器件14。
進一步地,所述數據采集模塊11負責原始信號的采集并傳輸給數據編碼模塊12;所述數據編碼模塊12負責數據的編碼處理,并將編碼之后數據傳輸給LED驅動模塊13;所述LED驅動模塊13產生驅動電流并驅動LED發射器件14產生可見光信號。
所述傳輸子系統20為自由空間。
所述接收子系統30包括光電檢測器件31,接收電路模塊32,神經網絡均衡器33和數據解碼模塊34。進一步地,所述光電檢測器件31將LED發射器件14發出的可見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并傳輸給接收電路模塊32。進一步地,所述接收電路模塊32一端與光電檢測器件31相連,所述接收電路模塊的另一端與神經網絡均衡器33一端相連;進一步地,所述接收電路模塊32包括放大電路模塊321,濾波電路模塊322和AD模數轉換模塊323;進一步地,所述放大電路模塊321對可見光信號進行放大,所述濾波電路模塊322對所接收信號的高頻噪聲進行濾除,所述AD模數轉換模塊323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并傳輸給神經網絡均衡器33。進一步地,所述神經網絡均衡器33包括神經網絡輸入層331,神經網絡隱含層332,神經網絡輸出層333;所述神經網絡隱含層332,由多個神經元3321組成;所述神經元3321并行,且每個神經元3321都與神經網絡輸入層331的所有抽頭相連,所述神經網絡均衡器33負責對信號進行均衡化處理,并將處理之后的數據傳輸給數據解碼模塊34解碼得到所需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神經元(3321)的輸入與輸出關系可由以下關系式描述:
式中,z(k)為所述神經元(3321)的輸出;wi,j(k)是連接輸入層(331)第i個神經元的輸出信號ui(k)與隱含層(332)第j個神經元的輸入信號之間的加權系數,其中,j=1,2,…,N表示總共有N個隱含層節點;每個常數bj是第i個隱含層的偏差值,也稱為門限;f{·}為隱含層節點的激活函數。
進一步地,所述的神經元均衡器33,使用反向傳播BP算法進行學習訓練,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初始化神經元均衡器的閾值;
步驟2:指定輸入向量x(n)與輸出向量d(n);
步驟3:根據輸入向量計算實際輸出向量y(n),然后計算成本函數E(n);
步驟4:若E())大于指定值,根據公式更新神經元均衡器的閾值,返回步驟32;否則,神經元均衡器訓練完成。
式中,ωij(n)代表第n次訓練的連接加權值,ωij(n+1)代表第n+1次訓練的連接加權值,γ代表學習速率,表示微分運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232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