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600123.2 | 申請日: | 2017-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302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吳錦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錦 |
| 主分類號: | G06F30/23 | 分類號: | G06F30/23;G06F30/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匯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張淑賢 |
| 地址: | 310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具 壓邊圈型面 設計 方法 | ||
1.一種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完成模具壓邊圈型面的初始設計,將初始設計的壓邊圈型面作為輸入,仿真模擬壓邊圈閉合過程;
S20、檢查壓邊圈在閉合過程中是否造成不可接受的板料起皺缺陷;如果存在不可接受的板料起皺缺陷,則執行步驟S30;如果板料無起皺缺陷或者起皺缺陷可以接受,則該壓邊圈型面為最終的壓邊圈型面;
S30、將板料起皺缺陷位置對應的壓邊圈型面區域劃分為待優化區域(2),將所述待優化區域(2)處的型面去除,同時保留所述待優化區域(2)的模口線(1);將所述待優化區域(2)的模口線(1)和所述待優化區域(2)以外的壓邊圈型面區域作為輸入,仿真模擬壓邊圈閉合過程;
S40、檢查壓邊圈在閉合過程中是否造成不可接受的板料起皺缺陷;如果存在不可接受的板料起皺缺陷,則執行步驟S30;如果板料無起皺缺陷或者起皺缺陷可以接受,則執行步驟S50;
S50、將壓邊圈閉合后板料形狀作為目標型面,依照所述目標型面形成所述壓邊圈型面的待優化區域(2)的型面,從而獲得最終的壓邊圈型面;
其中所述待優化區域(2)的型面的形狀與所述待優化區域(2)對應的目標型面的形狀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30中,所述待優化區域(2)的模口線(1)為初始設計的模口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30中,所述待優化區域(2)的模口線(1)為調整后的模口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50中,依照所述目標型面形成所述壓邊圈型面的待優化區域(2)的型面時,通過CAD型面重構技術完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重構所述待優化區域(2)的型面時,使用CAD軟件消除板料有限元網格離散節點的不連續性。
6.一種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完成模具壓邊圈型面的初始設計,將初始設計的壓邊圈型面作為輸入,仿真模擬壓邊圈閉合過程;
S20、檢查壓邊圈在閉合過程中是否造成不可接受的板料起皺缺陷;如果存在不可接受的板料起皺缺陷,則執行步驟S30;如果板料無起皺缺陷或者起皺缺陷可以接受,則該壓邊圈型面為最終的壓邊圈型面;
S30、將板料起皺缺陷位置對應的壓邊圈型面區域劃分為待優化區域(2),將所述待優化區域(2)處的型面去除,形成所述待優化區域(2)以外的壓邊圈型面區域;將所述待優化區域(2)以外的壓邊圈型面區域作為輸入,仿真模擬壓邊圈閉合過程;
S40、檢查壓邊圈在閉合過程中是否造成不可接受的板料起皺缺陷;如果存在不可接受的板料起皺缺陷,則執行步驟S30;如果板料無起皺缺陷或者起皺缺陷可以接受,則執行步驟S50;
S50、將壓邊圈閉合后板料形狀作為目標型面,依照所述目標型面形成所述壓邊圈型面的待優化區域(2)的型面,從而獲得最終的壓邊圈型面;
其中所述待優化區域(2)的型面的形狀與所述待優化區域(2)對應的目標型面的形狀相同。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50中,依照所述目標型面形成所述壓邊圈型面的待優化區域(2)的型面時,通過CAD型面重構技術完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壓邊圈型面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重構所述待優化區域(2)的型面時,使用CAD軟件消除板料有限元網格離散節點的不連續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錦,未經吳錦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60012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