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氧氣溶解裝置的不流動水域藻類抑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88978.8 | 申請日: | 2017-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797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9 |
| 發明(設計)人: | 成旺氣;文元鎬;鄭成龍;金注沅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一可一 |
| 主分類號: | C02F7/00 | 分類號: | C02F7/00;H02J7/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韓國光州廣域市北***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藻類抑制 流動水域 藻類生長 場地限制 區域利用 氧氣溶解 有效地 氧氣 池塘 湖泊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在湖泊、池塘等不流動水域的藻類生長區域利用其自身的能量溶存氧氣,從而能夠有效地抑制藻類生長而不受到場地限制,還能夠通過其結構等使藻類抑制效率成倍增加的藻類抑制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在湖泊、池塘等不流動水域的藻類生長區域利用其自身的能量溶存氧氣,從而能夠有效地抑制藻類生長而不受到場地限制,還能夠通過其結構等使藻類抑制效率成倍增加的藻類抑制裝置。
背景技術
湖泊、堤壩以及水庫等“不流動水域”中的水質惡化現象是很難有效改善的環境問題,而且因為堤壩的大量建設,在河流的堤壩區域也會形成不流動水域,這些不流動水域很難有效地實現與外部的水交換,很容易造成如氮、磷等常見污染源物質的蓄積,從而出現富營養化現象。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大韓民國專利注冊第1235053號
專利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利用通過太陽熱蓄積的能量為位于不流動水域底部的水供應氧氣,從而使氧氣在不流動水域內部流動,同時還能夠通過改善水域底部的貧氧化現象并向因為溫度躍層而出現分層現象的水域底部直接供應含氧水,方便地為不流動水域供應氧氣的藻類抑制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適用本發明的利用氧氣溶解裝置的不流動水域藻類抑制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主體部,包括:外殼,通過在內部形成隔板而被劃分成流入空間和流出空間;多個腿,從上述外殼以放射狀突出且在末端形成浮游口;流入管,配備于上述流入空間的下側并延長到水域底部;流出管,配備于上述流出空間的下側并延長到水域底部;
一個以上的太陽能電池模塊,配備于上述主體部上;
水域誘導部,包括:流入管,在上述外殼內部的上述隔板上配備一個以上且位于上述流入空間的流入管,從而使水域底部的水流入;流出管,與上述流入管連通且位于上述流出空間,上端部突出到水域的水面外部而下端部位于水域的水面下方;
送風機,配備于上述外殼上,利用由上述太陽能電池模塊所蓄積的能量吸入外部空氣后排出;
空氣移送管,與上述送風機連接并被插入到上述水域誘導部的流入管的側面;
氧氣機構,配備于上述水域誘導部的流入管內部并連接到上述空氣移送管的端部,在上述水域誘導部的流入管內部噴射出被上述送風機誘導的空氣,從而使空氣溶存在上述水域誘導部的流入管內部,并利用所溶存空氣的懸浮力使上述水域誘導部的流入管內部的水流動到上述水域誘導部的流出管。
適用本發明的利用氧氣溶解裝置的不流動水域藻類抑制裝置,能夠在湖泊、堤壩等不流動水域以浮游狀態流動并使氧氣溶存在水域底部的水中,從而有效地抑制藻類生長而不受到場地限制。
此外,適用本發明的利用氧氣溶解裝置的不流動水域藻類抑制裝置,能夠利用太陽能實現氧氣的溶存,從而無需獨立的動力源供應而自行運轉。
附圖說明
圖1是適用本發明的裝置的概要圖。
圖2是適用本發明之基本例的側向截面圖。
圖3是適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側向截面圖。
圖4是適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側向截面圖。
圖5是適用本發明的工作狀態的概要圖。
圖6是適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側向截面圖。
圖7是適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概要圖。
圖8是適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概要圖。
[符號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一可一,未經株式會社一可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8897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