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效的卡因類菠蘿反季節催花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88862.4 | 申請日: | 2017-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718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傳和;張愛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7/06 | 分類號: | 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輝 |
| 地址: | 51064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效 菠蘿 季節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效的卡因類菠蘿反季節催花方法。具體方法為:于秋季非下雨的某天,用水劑乙烯利的350?450倍液對菠蘿植株進行灌心處理,當日記為第一天;第一天、第二天連續2天各灌心處理1次,第七天到第十天之間再灌心處理1次,每次用量為70?150ml。本發明采用“2+1”模式對卡因類菠蘿進行反季節催花,催花效果好,催花成功率達到100%。應用本發明的菠蘿催花方法,菠蘿植株抽蕾、開花整齊,果實生長良好,品質、品相佳。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有效的卡因類菠蘿反季節催花方法。
背景技術
在菠蘿生產上,出于氣候條件、品種、種苗類別和大小、栽培密度等不同,使菠蘿自然抽蕾率不一致,影響了自然抽蕾率。利用人工催花可以提高菠蘿品種的抽蕾率。
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于菠蘿催花,我國始于20世紀30年代,最早使用的地區是臺灣, 1938年利用電石誘導菠蘿抽蕾、開花。廣東、廣西、福建,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應用于生產至今。目前來說,菠蘿人工催花使用的催花劑有乙烯利、電石、萘乙酸或萘乙酸鈉。我國內地菠蘿產區都使用乙烯利催花,我國臺灣主要使用電石,而萘乙酸或萘乙酸鈉在生產上已很少用。
乙烯利化學名為2-氯乙基磷酸,純品為無色結晶,工業品為淡黃褐色液體,易溶于水。市場上銷售的乙烯利多為含量40%的液體,性質較穩定。由于乙烯利配制、使用較為方便,催花效果好,無藥害,安全可靠,因此果農菠蘿催花用得最多的是乙烯利。然而乙烯利用于菠蘿催花效果不一,需要要掌握好催花時間、濃度。
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菠蘿主產區,為了提高栽培收益,農戶常利用乙烯利在秋季反季節催花。然而,利用乙烯利反季節催花的實際效果因菠蘿品種類型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通常,“皇后類”菠蘿乙烯利反季節催花容易,抽蕾率可達95%以上。而“卡因類”菠蘿用乙烯利反季節催花成功率只有20~40%,植株不抽蕾,重新回到營養生長過程,嚴重影響了菠蘿的產量形成與種植效益。正是由于“卡因類”菠蘿反季節催花難,所以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菠蘿主產區,果農寧愿種植葉緣多刺、管理不便的“皇后類”,也不種植葉緣無刺、管理方便的“卡因類”品種,這是造成我國菠蘿栽培品種結構單一的主要原因。在我國,80%以上的菠蘿是有刺的“皇后類”品種‘巴厘’,而無刺的“卡因類”品種種植較少,不足20%。
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卡因類菠蘿反季節催花技術對于改善我國菠蘿品種結構、促進我國菠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卡因類菠蘿的反季節催花方法。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卡因類菠蘿的反季節催花方法,于秋季非下雨的某天,用水劑乙烯利的350-450倍液對菠蘿植株進行灌心處理,當日記為第一天;第一天、第二天連續2天各灌心處理1次,第七天到第十天之間再灌心處理1次,每次用量為70-150ml。
本發明采用“2+1”催花法對卡因類菠蘿進行秋季反季節催花。優選為第八天再灌心處理 1次,如遇到陰雨天氣,也可以適當提前或推后。
優選的,用水劑乙烯利的400-430倍液對菠蘿植株進行灌心處理。
優選的,每次用量為80-120ml。用乙烯利去灌心時,乙烯利水溶液會隨著菠蘿的的葉子順勢往下流到根部。
優選的,水劑乙烯利的有效成分含量為40%;市面上幾乎所有的乙烯利的水劑產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都是40%,該含量為質量百分比濃度。
優選的,灌心的時間為下午。如4:00pm左右,此時太陽沒那么大。也可以根據公知常識確定具體時間點。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未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8886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