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強化缺氧-好氧-沉淀-厭氧工藝污泥減量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587370.3 | 申請日: | 2017-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883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寧欣強;唐棠;高旭;左勇;喬文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11/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 地址: | 643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強化 缺氧 沉淀 工藝 污泥 方法 | ||
本發(fā)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強化缺氧?好氧?沉淀?厭氧工藝污泥減量的方法。本發(fā)明方法是將污水引入缺氧池為反硝化過程提供碳源,污水流經曝氣池進行好氧處理和硝化過程,曝氣池末端的泥水混合物抽送至缺氧池實現反硝化,曝氣池中污水引入沉淀池進行自然沉淀,實現泥水分離;沉淀池中的沉淀污泥抽至厭氧池,在厭氧池中安裝攪拌裝置和填料裝置,在填料裝置中添加20~30%體積量的填料,加污泥附著比表面積,通過控制厭氧池的溫度和攪拌速度,能夠實現80%的污泥減量效果,使缺氧?好氧?沉淀?厭氧工藝污泥減量效果顯著增加。同時本發(fā)明對厭氧池出流方式進行了改造,出流管設在池壁處,出流為重力溢流,節(jié)省能耗,有效提高了綜合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涉及污泥減量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強化缺氧-好氧-沉淀-厭氧工藝污泥減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見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世界范圍內90%以上的城市污水和50%左右的工業(yè)廢水都采用活性污泥法處理,但自其應用于污水處理以來,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產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污泥處理的費用已經占到整個污水廠運行費用的50%~60%。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污水處理量正不斷增大,處理要求也將不斷提高,產生的大量剩余污泥是活性污泥工藝面臨的最大瓶頸。
剩余污泥處置是完整的污水處理工藝的一部分,因此應著力于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即源頭上減少污泥的產生量。在多種污泥原位減量技術中,好氧-沉淀-厭氧(oxic-settling-anaerobic,OSA)工藝以其減量效果明顯、無需添加任何化學藥劑、無二次污染、工藝簡單、能耗低等特點被認為是較理想的減量途徑之一。
A+OSA工藝將傳統A/O脫氮工藝與OSA污泥減量工藝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可以在保證出水水質的情況下實現污泥減量。但該工藝仍處于研究階段,生產運行中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還存在問題,且根據污泥處置現狀,非常有必要對A+OSA工藝的污泥減量效能進行強化,而目前關于這方面的具體可行的措施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顯著增加A+OSA工藝污泥減量效果,操作簡單,且不會增加運行成本的強化缺氧-好氧-沉淀-厭氧工藝污泥減量的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強化缺氧-好氧-沉淀-厭氧工藝污泥減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污水引入缺氧池為反硝化提供碳源;污水流入曝氣池進行好氧處理和硝化過程;
(2)以150%~200%硝化液回流比將曝氣池末端的泥水混合物抽送至缺氧池,曝氣池中剩余的污水引入沉淀池進行自然沉淀,實現泥水分離;
(3)以50%~100%污泥回流比將沉淀池中的部分沉淀污泥抽至厭氧池,厭氧池中設有連續(xù)攪拌裝置和填料裝置,所述填料裝置中填料體積填充率為20~30%;調節(jié)厭氧池溫度和連續(xù)攪拌裝置轉速,控制厭氧池溶解氧濃度為0.2~0.3mg/L;厭氧池中污泥停留5~9h后抽至缺氧池上部,實現污泥回流;將沉淀池中剩余污泥通過排泥管排出。
進一步的,所述曝氣池的污泥濃度為2500~3000mg/L。
進一步的,所述填料裝置為兩同心網筒圍成的環(huán)形空間,兩網筒與厭氧池具有相同的圓心,外面直徑較大的網筒直徑小于厭氧池直徑;兩網筒直徑之差略大于填料直徑;在環(huán)形空間上方設有對應的環(huán)形蓋子,以將填料限制在環(huán)形空間內方便填料的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填料為內部多褶皺球形的聚丙烯或聚乙烯材料,其比表面積更大,相當于增大了微生物附著生長的厭氧池池壁面積;所述填料粒徑大于所述網筒網眼直徑。
進一步的,所述厭氧池為密封裝置,池頂蓋處設有通氣孔,池壁上設有出流管,出流方式為重力溢流;厭氧池進水管上設有提升水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理工學院,未經四川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8737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