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聯網環境下的未來行駛工況信息獲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85793.1 | 申請日: | 2017-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7221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2 |
| 發明(設計)人: | 曾小華;王越;朱麗燕;宋大鳳;張學義;楊南南;李廣含;黃海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W4/02;H04W4/44;G07C5/08;G08G1/01 |
| 代理公司: | 長春市恒譽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22212 | 代理人: | 李榮武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聯網 環境 未來 行駛 工況 信息 獲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聯網環境下的未來行駛工況信息獲取方法,屬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行駛工況是混合動力汽車能量管理策略設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提高整車燃油經濟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準確有效的獲取汽車未來工況信息進而結合預測能量管理算法實現混合動力系統實時最優控制,已成為混動汽車智能能量管理策略的有效方法。目前現有技術中車輛未來行駛工況的獲取方法:主要利用GPS系統獲取車輛信息、道路信息及運行數據,或者直接接收其他車輛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后得到。這些方法在工況信息獲取途徑方面都存在考慮因素單一,獲取途徑的實效性不足的問題,進而導致獲取的數據信息準確性較低、將其作為未來行駛工況的可參考性不強。如2015年3月11日授權公告的發明專利:授權公告號:CN 102881060 B,一種實現車輛典型工況獲取的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包括:采集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信息以及運行特性數據,根據接收到的GPS信息,將車輛行駛路段的經緯度數據轉換為車輛行駛路段的道路信息,接收并保存車輛信息、道路信息以及對應的運行特性數據,對時間連續,且車輛信息、道路信息一致的運行特性數據進行分段,建立不同車輛信息、道路信息情況下的平均車速頻譜圖、分段車速頻譜圖、平均轉速頻譜圖、分段轉速頻譜圖、平均扭矩頻譜圖以及分段扭矩頻譜圖,確定對應于車輛信息以及道路信息的典型工況。又如2016年2月17日申請公布的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CN 105336165 A,一種獲取車輛行駛信息的方法及裝置,其中,獲取車輛行駛信息的方法包括:接收來自其他車輛的行駛路線信息,將接收到的行駛路線信息與自身預設的行駛路線進行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況下記錄接收到的行駛路線信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充分考慮影響工況信息獲取實效性和準確性因素,通過確定最佳的工況信息獲取途徑,保證所獲取行駛工況信息更接近于未來實際工況信息的車聯網環境下的未來行駛工況信息獲取方法,其技術內容為:
車聯網環境下的未來行駛工況信息獲取方法,包括前車信息分析、目標前車確定、交通流狀態變化分析和信息獲取途徑的確定,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前車信息的分析:首先,利用車聯網通訊系統中的V2V車車通訊系統及車載定位系統確定本車與前車車距、前車行駛方向及路徑信息,再針對所得前車信息進行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劃分為兩類:(1)本車與前車同向同路且距離小于S,(2)本車與前車不同向或不同路或車距大于S;
第二步,目標前車的確定:根據前車信息分析結果,當本車與前車同向同路且距離小于S時,確定用于V2V車車通訊的目標前車,首先在本車與前車同向同路且距離小于S的所有前車中,進一步判斷前車類型與本車類型是否相同時,若前車類型與本車類型不相同,則通過對前車類型進行篩選,匹配與本車類型最相近的前車作為目標前車,若前車與本車類型相同且數量M=1時,直接將前車作為目標對象,若前車與本車類型相同且數量M>1時,通過前車此前與本車在相同路段內的工況信息比對確定前車篩選的優先級,優先選定工況信息相似度較高的前車作為目標前車;
所述的同類型車輛為同款同型號完全相同的車型,所述的最相近的車輛類型是指整車質量、動力源部件功率及滾阻都近似相同的車型;
所述的相同路段內的工況信息對比,是在相同路段內對車輛瞬時速度vt、平均車速vave、最大速度vmax、車速變化頻率f、路面坡度i、路面等級g、最大加速度amax、加速度均值am進行的比對;
第三步,交通流狀態變化的分析:通過車聯網通訊系統中的V2I車路通訊系統獲取目標前車此前Ty段與本車當前Tn段兩相同路段的交通流信息,包括目標前車此前Ty段的交通流密度Ky、交通流流量Qy,本車當前Tn段的交通流密度Kn、交通流流量Qn,并計算兩者交通流密度的差值Ek、交通流流量差值Eq,然后分別與設定交通流密度變化情況臨界值k、交通流流量變化情況臨界值q進行比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8579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梭電腦單針機
- 下一篇:一種自動縫制機的上料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