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山前地區沉積相帶展布范圍預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84468.3 | 申請日: | 2017-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7208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健;操應長;王新桐;徐琦松;金杰華;王心懌;肖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主分類號: | G01V9/00 | 分類號: | G01V9/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27 | 代理人: | 段秀瑛 |
| 地址: | 26658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山前 地區 沉積相 展布 范圍 預測 方法 | ||
1.一種山前地區沉積相帶展布范圍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根據研究區的多條野外露頭剖面,利用沉積相標志識別每條剖面中不同層位的沉積相類型,針對每種沉積相類型選擇若干測點,測量每一測點距物源區的最短直線距離;
(2)根據所述野外露頭剖面資料,識別每一測點對應的地層中所包含巖層的巖性,并測量每層巖層的視厚度和產狀,計算每層巖層的真厚度以及所述測點對應的地層真厚度;
(3)根據步驟(2)獲得的每一測點對應的地層真厚度和地層中每層砂礫巖巖層的真厚度,計算所述測點對應的砂地比;
(4)根據步驟(1)和步驟(3)中獲得的每一測點距物源區距離和所述測點對應的砂地比數據,通過擬合分析方法獲得所述沉積相類型對應的砂地比與距物源區距離的函數關系;
(5)以沉積相邊界距物源區的距離表征沉積相帶展布范圍,根據待預測沉積相邊界對應的砂地比數據,利用步驟(4)獲得的砂地比與距物源區距離的函數關系,預測沉積相帶展布范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前地區沉積相帶展布范圍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測量每一測點距物源區的最短距離時,利用所述測點的GPS坐標和研究區的地質圖進行測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前地區沉積相帶展布范圍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產狀包括視傾向、視傾角、真傾向和真傾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山前地區沉積相帶展布范圍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計算每層巖層真厚度的公式為:
Hzsi=Hssi×cosαsi×sinβsi,i=1,2……,m
Hznj=Hsnj×cosαnj×sinβnj,j=1,2……,o
計算地層真厚度的公式為:
其中,m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所包含的砂礫巖巖層的總數;Hssi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第i層砂礫巖的視厚度,單位為米;Hzsi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第i層砂礫巖的真厚度,單位為米;αsi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第i層砂礫巖的視傾向與真傾向的夾角,單位為度;βsi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第i層砂礫巖的真傾角,單位為度;o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所包含的泥巖巖層的總數;Hsnj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第j層泥巖的視厚度,單位為米;Hznj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第j層泥巖的真厚度,單位為米;αnj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第j層泥巖的視傾向與真傾向的夾角,單位為度;βnj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第j層泥巖的真傾角,單位為度;Hdz為測點對應的地層真厚度,單位為米。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山前地區沉積相帶展布范圍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計算所述測點對應的砂地比的公式為:
其中,m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所包含的砂礫巖巖層的總數;Hzsi為測點對應的地層中第i層砂礫巖的真厚度,單位為米;Hdz為測點對應的地層真厚度,單位為米;S為測點對應的砂地比,無量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未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8446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