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聚氟乙烯薄膜廢料垃圾處理的環保回收利用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84335.6 | 申請日: | 2017-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869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5 |
| 發明(設計)人: | 車國容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靈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B17/00 | 分類號: | B29B17/00;B29B17/04;B29B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乙烯 薄膜 廢料 垃圾處理 環保 回收 利用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環保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聚氟乙烯薄膜廢料垃圾處理的環保回收利用裝置,包括進料機構、壓料機構和擠出機構。本發明的用于聚氟乙烯薄膜廢料垃圾處理的環保回收利用裝置,結構簡單,使用便捷,在使用過程中,將廢料推入殼體內后,廢料落入底壓板上,啟動第一驅動裝置驅動頂壓板下壓,將廢料進行壓緊處理,然后啟動第三驅動裝置,驅動推刀板切割壓緊后的廢料,得到體積小、密度大的廢料,再將廢料推入擠出機構中,通過螺桿擠出機擠出造粒,制得聚氟乙烯粒料,可作為原料或中間料進行再利用,提高了聚氟乙烯樹脂利用率,對促進聚氟乙烯樹脂的應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材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聚氟乙烯薄膜廢料垃圾處理的環保回收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處理垃圾方式中,主要以填埋和焚化方式來進行處理,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制造的垃圾量越來越大,造成需要以大量的土地填埋垃圾,而且若防護工程處理不佳,亦容易進一步造成地下水源及土質的污染;而以焚化的方式,則會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焚燒后的爐渣最終還是要填埋于地下,同樣會有地下水源及土地污染的問題;而且隨著新城鎮的開發,人們因對住家環境重視,因而延生對垃圾場的抗爭,使得能夠作為填埋的土地愈來愈少,相對亦造成垃圾處理成本的增加。
隨著地球資源的日漸消耗,使得人們開始重視及愛惜有限的地球資源,垃圾中可用的物質的再回收利用,不但可有效的減少垃圾的處理量,減緩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年限壓力;更可使緩減人們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因此,資源回收,便成為暫時緩減垃圾處理壓力的較佳方法。
而另一方面,聚氟乙烯是以-CH2CHF-為結構單元的鏈狀結晶性高分子。由于氟乙烯分子中有一個電負性很大的氟原子,結果形成偶極子,偶極子間的相互作用使得分子間的作用力增大。內聚力的增強削弱了C-F和C-H間的鍵能,提高了聚氟乙烯的物理機械性能,同時也使聚氟乙烯的熔點升高,熱分解溫度下降,致使兩者較為接近。聚氟乙烯熔融溫度為195~210℃,分解溫度在220℃附近,兩者之間頗為接近,通常聚氟乙烯樹脂在熔融過程中就伴隨著分解。
因此,聚氟乙烯樹脂一般不能采用通常熱塑性樹脂的熔融加工方法。對于聚氟乙烯薄膜的制備技術,目前僅美國杜邦公司有專利報道,專利號US3139470,公開日1964年6月30日。在聚氟乙烯薄膜的生產過程中,在開車、破膜和切邊等環節會產生邊角料。常規熱塑性塑料薄膜如BOPP、BOPET等的邊角料可以采用粉碎后直接進擠出機造粒得到回收利用,而聚氟乙烯薄膜由于聚氟乙烯樹脂的特殊性,即熔融溫度與分解溫度接近,采用添加潛溶劑降低熔融溫度加工制備薄膜,由于不同環節產生的邊角料所含潛溶劑的量不一樣導致邊角料狀態也不一樣,采用常規熱塑性塑料薄膜粉碎后直接進擠出機造粒將導致聚氟乙烯降解。
目前還沒有一種關于聚氟乙烯廢料回收方面的報道,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聚氟乙烯薄膜廢料垃圾處理的環保回收利用裝置,以填補技術空白,提高聚氟乙烯樹脂利用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聚氟乙烯薄膜廢料垃圾處理的環保回收利用裝置,結構簡單,使用便捷,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將聚氟乙烯薄膜廢料推入殼體內,通過壓料機構將廢料進行壓縮處理,然后啟動切料機構將廢料進行切碎,再推入擠出機構中,通過螺桿擠出機擠出造粒,制得聚氟乙烯粒料,可作為原料或中間料進行再利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用于聚氟乙烯薄膜廢料垃圾處理的環保回收利用裝置,包括進料機構、壓料機構和擠出機構,
所述壓料機構包括殼體、底壓板、與底壓板相匹配的頂壓板,所述底壓板設置在殼體內底部,所述頂壓板設置在殼體內頂部,所述殼體頂部設有第一驅動裝置,所述頂壓板通過第一傳動軸與第一驅動裝置連接,所述殼體的一側設有進料口,另一側設有出料管,所述進料口設置在底壓板的上方,底壓板靠近出料管的一端與出料管底部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靈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靈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843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