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BIM技術的鍋爐小管道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84320.X | 申請日: | 2017-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563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豆志遠;孫建華;胡澤衡;閔華友;杜翟峰;田長有;柴大偉;冀磊;陳英權;薛崗;浮羽;張志坤;李力全;郭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Q10/0631;G06Q10/20;G06Q50/08;G06F113/14 |
| 代理公司: | 鄭州金成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乃鳳 |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bim 技術 鍋爐 管道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的基于BIM技術的鍋爐小管道施工方法根據施工所需的管道及管道附件參數在BIM模型軟件中建立管道庫及管道附件庫并建立三維仿真模型,進行碰撞檢測并生成碰撞檢測報告,根據報告結果優化三維仿真模型;進一步生成管道焊口圖、施工材料統計清單、管道單線圖;分類分批次預制加工管道組件后進行管道安裝和管道焊接。本發明可以有效的減少返工整改的機率,節約施工材料,降低施工成本,最終使項目施工各個階段都能夠有效地實現建立資源計劃、控制資金風險、節省能源、節約成本、降低污染、提高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道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基于BIM技術的鍋爐小管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火電機組鍋爐管道中的加藥、取樣、疏水、放汽等管道管徑一般都小于DN76。目前設計院對火電機組DN76以下的小徑管一般只出具系統圖無設計圖,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自行設計和施工。實際施工中,熱工和電氣專業的電纜橋架也有部分是現場設計,如果各專業現場二次設計溝通不到位,極容易發生專業間的碰撞問題。已施工的管道的走向和位置的修改相當困難,耗費的人工和材料會大幅增加。如果二次設計方案不恰當,輕則影響施工質量和工藝美觀,重則會影響運行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另外,現場設計的不確定性,對物資的計劃采購、到貨時間等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可能會造成物資浪費或工期延誤。
目前,我國的管道二次設計和施工的模式大部分停留在二維平面上,對于標段多、工序復雜的建設工程,對管道施工的管理難以達到全面統籌和精細化管理。施工現場的二次設計方案主要為?CAD?軟件繪制的二維平面圖,設計方案無法實現精確定位,設計、施工經驗不足的設計師在各平立面圖、剖面圖和大樣圖之間難免出現錯、漏、缺、重等錯誤,生成的設計圖紙無法精確的指導現場的管道施工,如在施工過程中發生設計變更,許多二維視圖也都需要重調整、繪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傳統鍋爐小管道施工的設計方案無法實現全面統籌和精細化管理。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BIM技術的鍋爐小管道施工方法,用BIM技術將施工現場的空間信息和時間信息集合在一個可視的3D或4D的建筑模型中,對施工現場進度進行形象、具體、直觀的模擬,便于合理、科學地制定施工進度計劃,直觀、精確地掌握施工進度,對不同施工標段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實現統籌管理和控制,有利于縮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基于BIM技術的鍋爐小管道施工方法包括:
根據施工所需的管道及管道附件參數在BIM模型軟件中建立管道庫及管道附件庫;
根據鍋爐管道系統和場地規劃設計圖紙在BIM模型軟件中對管道系統建立三維仿真模型;
根據三維仿真模型對管道系統進行碰撞檢測,生成碰撞檢測報告,并根據碰撞檢測報告優化三維仿真模型;
利用BIM模型軟件生成管道焊口圖;
利用BIM模型軟件導出施工所需的材料統計清單,材料統計清單中包括不同材料類型的管道對應的尺寸、公稱壓力、數量和長度;
利用BIM模型軟件導出管道單線圖,顯示系統管道的基本走向,以及在管道上需要預留管道附件的位置;
利用BIM技術進行模塊化施工,批次預制膨脹彎管,并將相同類型的管道通過三維仿真模型篩選出來進行集中預制;
根據管道單線圖和管道焊口圖進行管道安裝和管道焊接。
所述管道庫包括:不同管徑管道的名稱、材質、外徑、內徑、壁厚、重量和壓力;
所述管道附件庫包括:彎頭的材質、彎曲角度、外徑、內徑、重量和長度;閥門的型號、材質、長度、外徑、內徑、重量、壓力和生產廠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8432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