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視覺測量補償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79614.3 | 申請日: | 2017-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694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5 |
| 發明(設計)人: | 鄭松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瑪特檢測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5/00 | 分類號: | G01C5/00;G01C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北辰區北***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被測物體 補償系統 視覺測量 測量 奇異點 特征提取模塊 處理模塊 幾何空間 均勻分配 實際測量 數值轉換 圖像轉換 映射關系 轉換模塊 轉換 保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視覺測量補償系統,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模塊,提取被測物體的奇異點;轉換模塊,將提取的奇異點圖像轉換成幾何空間數值,通過映射關系,建立多個相關數值轉換方法,保留中間數值;處理模塊,將被測物體的實際測量值與轉換后的測量值進行比較,將差異進行均勻分配,得出精準的被測物體的測量。本發明的一種視覺測量補償系統,可以實現提高測量精度、降低勞動強度以及操作便捷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覺測量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視覺測量補償系統。
背景技術
測量工作的步驟包含設立測站,架設儀器,讀取數據記錄數據,這些都需要測量員手動操作完成,這樣的流程費時又耗費精力,而且經常產生人為因素的誤差,比如讀數與記錄數據過程對儀器的操作難免使儀器產生晃動從而影響測量數據的質量.夜間作業的難度比較大。
現今的測量儀器包括水準儀、全站儀在內都在使用光學取景確定測量目標:水準儀的數值讀取需要測量員從目鏡窗口讀取水準尺上的數值,全站儀使用目鏡窗口尋找目標測點,這樣使用光學取景窗口作為測量窗口的操作方式會使得測量員在長期的工作中出現不必要的勞累:彎腰單眼手動調節;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操作過程很可能會使儀器產生晃動,從而影響測量成果的質量.
現今的工程測量儀器如水準儀,讀取測量值都需要通過目鏡,而這種方式讀取數據需要兩個人的配合:即一個人讀數,另一人記錄,而讀數的測量員需要長時間的弓身,讀數是單眼觀察,非常的耗費體力和精力;但最為關鍵的是人在讀數時難免會碰到儀器,這時大多數情況儀器便會產生移動,嚴重影響測量的質量。即使是目前自動化水平較高的電子水準儀以及全站儀仍然有上述不可避免的缺點。而本發明則可完全避免上述的缺點,可以做到遠離儀器僅僅使用輕便的手持設備即可完成測量任務的記錄工作,提高了勞動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改善了原有的人為因素造成的誤差,管理記錄數據變得簡單方便可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視覺測量補償系統,以實現提高測量精度、降低勞動強度以及操作便捷的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視覺測量補償系統,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模塊,提取被測物體的奇異點;
轉換模塊,將提取的奇異點圖像轉換成幾何空間數值,通過映射關系,建立多個相關數值轉換方法,保留中間數值;
處理模塊,將被測物體的實際測量值與轉換后的測量值進行比較,將差異進行均勻分配,得出精準的被測物體的測量值;
所述特征提取模塊包括前端伸縮筒、后端伸縮筒、連接筒、鏡筒、折射鏡、反射鏡和過濾板;所述轉換模塊包括轉換器和操作箱;所述處理模塊包括處理器和手持基臺;所述前端伸縮筒連接所述后端伸縮筒,所述后端伸縮筒通過連接筒與所述鏡筒相連接,所述鏡筒內部前端設置折射鏡和反射鏡,所述鏡筒內中間位置設置所述過濾板,所述鏡筒與所述手持基臺通過所述操作箱相連接,所述操作箱內設置轉換器,所述手持基臺內設置處理器。
進一步地,所述過濾板將所述折射鏡和反射鏡的光進行二次過濾,傳輸至所述轉換器。
本發明的一種視覺測量補償系統,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模塊,提取被測物體的奇異點;轉換模塊,將提取的奇異點圖像轉換成幾何空間數值,通過映射關系,建立多個相關數值轉換方法,保留中間數值;處理模塊,將被測物體的實際測量值與轉換后的測量值進行比較,將差異進行均勻分配,得出精準的被測物體的測量值,可以實現提高測量精度、降低勞動強度以及操作便捷的優點。
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了解。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瑪特檢測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天津瑪特檢測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961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