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品連續脫色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76811.X | 申請日: | 2017-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086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8 |
| 發明(設計)人: | 韓玉龍;林笑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敦豪斯五金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4/12 | 分類號: | B01D24/12;B01D24/46;C10G31/09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橋律師事務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華;陳麗霞 |
| 地址: | 3258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品 連續 脫色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品連續脫色系統,包括脫色機構、成品油罐、廢油罐、貯砂裝置和若干連接管。一種油品連續脫色方法,其具體工藝為:脫色;再生;分離。本發明一種油品連續脫色系統及方法,在無需停機的前提下,實現了過濾介質的更換;實現了過濾介質的再生,即過濾介質的去雜質;實現了極性溶劑或有機溶劑的再生;實現了過濾介質和極性溶劑或有機溶劑的循環利用;節約資源和能源,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品加工處理設備,具體的是一種油品連續脫色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燃料油或潤滑油大部分都是從原油中提煉出來的,由于原油中存在大量的膠質和瀝青質,因此原油顯現出較深的顏色,從原油中提煉的燃料油也含有較高的色度,必須經過脫色處理達到國家規定的色度范圍才能投入使用。同時機械傳動需要使用大量的潤滑油,使用過后的潤滑油,一般都是直接丟棄,不僅污染環境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近年來,對潤滑油的回收利用程度提高,主要依賴于過濾和分離設備;一般來說,過濾器的簡單工作過程為:原油或含雜質的潤滑油通過過濾器內過濾介質吸附并截留水或油中的雜質,達到去除雜質的目的。
申請號為“200910259135.9”、申請人為“濟南開發區星火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油品脫色設備主要包括進油管道、出油管道、脫色釜,所述脫色釜的進口與出口分別與進油管道和出油管道串聯,脫色釜中有脫色器,其特征是所述脫色釜的出口處有過濾器,脫色釜通過管道串聯有冷凝器和尾氣收集罐,在脫色過程中產生的SO2或CO可以通過冷凝器冷凝,存儲在尾氣收集罐中。
這種油品脫色設備與現在的過濾器都存在如下問題:過濾(脫色)后,過濾(脫色)介質被雜質污染、堵塞進而無法繼續實現過濾(脫色)功能,現在的方法是拆開過濾(脫色)器然后取出被污染的過濾(脫色)介質、加入新的過濾(脫色)介質的方式,針對這種情況出現了一些易于拆裝、易于替換過濾(脫色)介質的過濾(脫色)器,但無論怎么改變,這類的改進均需要過濾(脫色)器停止工作然后進行更換作業的方式,這就造成了生產的中斷,因為過濾(脫色)器本身的停工造成整個生產線上的所有設備都必須停止作業,降低了生產效率;同時,由于一些設備啟動、停止的條件多,成本高昂。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在無需停止砂過濾器的前提下,實現砂過濾器內過濾介質的更換,實現整個生產線的連續作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品連續脫色系統及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油品連續脫色系統,包括脫色機構、成品油罐、貯砂裝置和若干連接管,連接管包括液體連通管和砂流通管,脫色機構包括第一砂過濾器,第一砂過濾器包括過濾筒體、排砂裝置和動力傳動裝置,過濾筒體的筒壁上開有進油口、出油口和沖砂口,進油口接待處理油品,出油口和沖砂口分別通過液體連通管與成品油罐相連接,過濾筒體內設置有過濾網,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位于過濾網的下部和上部,過濾筒體的一端通過端蓋蓋合,端蓋上開有進砂口,進砂口通過砂流通管與貯砂裝置相連接;排砂裝置包括排砂管和螺桿擠出軸,螺桿擠出軸設置在排砂管內,排砂管的下端伸進過濾筒體內并位于過濾筒體的底部,排砂管的上端通過端蓋伸出過濾筒體外;動力傳動機構包括電機、帶輪和軸承,電機通過電機座與排砂管上端的外壁固定連接,帶輪設置在排砂管的上端,軸承設置在過濾筒體的底部,螺桿擠出軸的下端與軸承相連接,螺桿擠出軸的上端與帶輪相連接,帶輪通過皮帶與電機相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待處理油品由進油口進入第一砂過濾器過濾后由出油口排出,含雜質的過濾介質由螺桿擠出軸旋轉帶動沿排砂管運動并排出過濾筒體內,同時貯砂裝置向砂過濾器內注砂,實現過濾介質的更換,保障砂過濾器的連續生產作業,從而實現連續脫色作業。
本發明進一步改進,過濾筒體的筒壁上還設置有觀察窗,以方便查看過濾筒體內過濾介質含雜質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敦豪斯五金工業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敦豪斯五金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681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警燈、摩托車尾箱及摩托車
- 下一篇:熒光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