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及利用該裝置處理微污染水體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76468.9 | 申請日: | 2017-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91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馬軍;楊墨;秦必達;劉慧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靜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生物 接種 裝置 利用 處理 污染 水體 方法 | ||
1.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臭氧曝氣塔(1)、工業臭氧發生器(2)、多孔陶瓷催化單元(3)、紫外催化單元(4)、接種菌罐(5)、培養液罐(6),接種生物濾柱(7)、氣瓶(8)和生物濾池(9);
臭氧曝氣塔(1)上端設置入口,臭氧曝氣塔(1)內底部設置曝氣盤,工業臭氧發生器(2)與臭氧曝氣塔(1)內曝氣盤連通,臭氧曝氣塔(1)底部出口與多孔陶瓷催化單元(3)入口連通,多孔陶瓷催化單元(3)出口與紫外催化單元(4)入口連通,紫外催化單元(4)出口連通水泵Ⅰ入口;
接種生物濾柱(7)上端出口連通水泵Ⅱ入口,水泵Ⅰ與水泵Ⅱ之間設置開關a;
生物濾池(9)通入水泵Ⅰ與開關a之間的管道;
接種菌罐(5)入口設置開關b,通入開關a與水泵Ⅱ之間的管道;
接種生物濾柱(7)底端第一入口與接種菌罐(5)出口連通,接種菌罐(5)出口設置水泵Ⅲ和開關d;
接種生物濾柱(7)底端第二入口與培養液罐(6)連通,接種生物濾柱(7)與培養液罐(6)之間設置水泵Ⅳ和開關c;
接種生物濾柱(7)底端第三入口連通尾管(10),尾管(10)設置開關f;
氣瓶(8)出口設置開關e,通入接種生物濾柱(7)與開關f之間的尾管(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孔陶瓷催化單元(3)底部設置排污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其特征在于紫外催化單元(4)底部設置排污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其特征在于紫外催化單元(4)內部為紫外燈管,紫外燈管外壁為石英玻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孔陶瓷催化單元(3)內部為多孔陶瓷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其特征在于接種生物濾柱(7)上部為活性炭顆粒,下部為卵石支撐層。
7.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處理微污染水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一、將原水通入臭氧曝氣塔(1),同時工業臭氧發生器(2)產生臭氧通入臭氧曝氣塔(1)內底部曝氣盤,控制曝氣量達到原水中臭氧濃度為1.5~2mg/L;然后將原水通入多孔陶瓷催化單元(3),進行初步臭氧催化和滅菌處理;然后將原水通入紫外催化單元(4),進一步對臭氧進行催化以及對原水進行滅菌處理;
二、關閉開關a、c、e和f,打開開關b和d,將接種菌罐(5)內接種菌液接入接種生物濾柱(7)中進行菌株掛膜,掛膜厚度達到1~2mm,關閉開關b和d,打開開關a和c,運行培養液罐(6),將培養液通入接種生物濾柱(7)中,保證生物濾柱(7)中菌株持續生長,并通入生物濾池(9)中,同時將步驟一處理的原水通入生物濾池(9)中接種,進行生物降解反應,其中,初始接種水量與原水量的體積比為0.1%,系統穩定后持續接種水量與原水量的體積比為0.01%,完成處理微污染水體的方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處理微污染水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控制原水在多孔陶瓷催化單元(3)內的時間為≥30s。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處理微污染水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控制紫外催化單元(4)紫外燈波長為250~270nm。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一種微生物接種裝置處理微污染水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接種菌罐(5)、培養液罐(6)和接種生物濾柱(7)使用前進行滅菌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6468.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變壓器的機箱加工系統和變壓器的自動加工系統
- 下一篇:軸頸修復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