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反應堆下腔室冷卻劑攪混及均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74704.3 | 申請日: | 2017-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704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強;李飛;李彥;韓懷邦;趙玉東;劉啟虞;李松;冉仁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G21C15/02 | 分類號: | G21C1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應堆 下腔室 冷卻劑 攪混 裝置 | ||
1.一種反應堆下腔室冷卻劑攪混及均流裝置,它包括壓力容器(1)、吊籃(2)、堆芯下支承板(3),所述吊籃(2)的下端焊接在堆芯下支承板(3)的上方,吊籃(2)與壓力容器(1)之間形成有環形下降腔(4),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設置于壓力容器(1)的下腔室(18)內的二次支承及流量分配組件,所述的二次支承及流量分配組件包括二次支承柱(5)、能量吸收器(6)、流量分配板(7)、中間連接板(8)和基礎連接板(9),所述流量分配板(7)由若干塊等厚度的曲面板(10)相互交錯而圍成,相鄰曲面板(10)之間圍成流水孔(11),流量分配板(7)的正中心開設有中心孔(12),流量分配板(7)上還設有繞中心孔(12)分布的連接柱(13),流量分配板(7)經連接柱(13)固連于堆芯下支承板(3)下方,所述基礎連接板(9)與下腔室(18)底部之間留有間隙,基礎連接板(9)的上部設置有多個能量吸收器(6),中間連接板(8)設置于能量吸收器(6)的頂部,中間連接板(8)的頂部設置有多根二次支承柱(5),二次支承柱(5)的另一端由下往上貫穿流量分配板(7)且固連于堆芯下支承板(3)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應堆下腔室冷卻劑攪混及均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支承柱(5)的截面為Y字形、十字形或X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反應堆下腔室冷卻劑攪混及均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支承柱(5)的叉板(14)上開設有通水孔(19),所述通水孔(19)為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反應堆下腔室冷卻劑攪混及均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支承柱(5)的叉板(14)的外端面為圓弧形。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反應堆下腔室冷卻劑攪混及均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支承柱(5)的上下端均固連有連接盤(15),連接盤(15)端面上開設有螺栓連接孔(16),其中一個連接盤(15)經螺釘穿過螺栓連接孔(16)且與堆芯下支承板(3)螺紋連接,另一個連接盤(15)經螺栓穿過螺栓連接孔(16)且與中間連接板(8)螺紋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應堆下腔室冷卻劑攪混及均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分配板(7)的外徑為下腔室(18)半徑的1~2倍,流量分配板(7)的厚度為下腔室(18)半徑的0.05~0.2倍,流量分配板(7)與堆芯下支承板(3)之間的距離為下腔室(18)半徑的0.08~0.2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應堆下腔室冷卻劑攪混及均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分配板(7)上還設有繞中心孔(12)分布的支承柱過孔(17),所述的二次支承柱(5)貫穿支承柱過孔(17)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未經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470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游艇碼頭的浮箱
- 下一篇:一種水上飛機起降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