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硫生物質棒體燃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74342.8 | 申請日: | 2017-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6724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7 |
| 發明(設計)人: | 周小妹 | 申請(專利權)人: | 銅陵啟匯新型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L5/44 | 分類號: | C10L5/44;C10L9/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長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楊霞;翟攀攀 |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質棒體 燃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硫生物質棒體燃料,其原料包括水稻秸稈、小麥秸稈、巨菌草、象草、蘆竹、玉米芯、煤炭、氧化鑭、硝酸銅、硝酸鈷、氟樹脂、聚甲基丙烯酸酯、對苯二甲基樹脂、硅樹脂、硝基纖維素、硅烷偶聯劑KH?570、改性耐水環保粘合劑、粘合劑補強料、改性增強填料、過氧化甲乙酮和異氰酸酯。本發明還提出上述一種低硫生物質棒體燃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制備得到的生物質棒體燃料熱值高,韌性好,不易斷,且具有優異的環保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質燃料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低硫生物質棒體燃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面對化石能源燃料危機和全球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問題的日益突出,開發可再生的生物質清潔能源已成為當今世界能源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我國是一個生物質資源生產大國,各種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如農作物秸稈和林業剩余物,這些生物質資源的傳統的利用方式是直接燃燒或者露天焚燒,不僅造成了能量轉換效率低,資源消耗大等缺點,而且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目前市場上的生物質成型燃料在燃燒時很多都會排放出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成分,無法滿足環保的要求,因此現有技術亟需設計一種低硫生物質棒體燃料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低硫生物質棒體燃料及其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生物質棒體燃料熱值高,韌性好,不易斷,且具有優異的環保性能。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低硫生物質棒體燃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稻秸稈40-60份、小麥秸稈15-25份、巨菌草4-8份、象草3-6份、蘆竹4-9份、玉米芯2-6份、煤炭2-8份、氧化鑭3-6份、硝酸銅2-5份、硝酸鈷1-4份、氟樹脂3-9份、聚甲基丙烯酸酯2-5份、對苯二甲基樹脂3-6份、硅樹脂2-5份、硝基纖維素4-6份、硅烷偶聯劑KH-570 4-8份、改性耐水環保粘合劑4-8份、粘合劑補強料5-15份、改性增強填料5-15份、過氧化甲乙酮4-8份、異氰酸酯2-6份。
優選地,改性耐水環保粘合劑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醚二元醇5-15份、甲苯二異氰酸酯2-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3-6份、硝化甘油1-4份、水3-9份、乳化劑2-5份、丙烯酸甲酯2-6份、苯乙烯3-6份、過硫酸鈉1-4份、過硫酸銨2-5份、聚乙烯醇3-6份、防腐劑2-5份、消泡劑4-8份。
優選地,改性耐水環保粘合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聚醚二元醇、甲苯二異氰酸酯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錫混合均勻,于氮氣的保護下,升溫至70-80℃,保溫1-3h,然后加入硝化甘油混合均勻,繼續升溫至85-95℃,保溫2-4h,冷卻至室溫得到物料a;將水、乳化劑、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過硫酸鈉和過硫酸銨混合均勻,攪拌20-40min,乳化30-60min,然后加入聚乙烯醇混合均勻,然后升溫至80-90℃,保溫1-3h,接著降溫至25-35℃,調節pH至5-7,然后加入物料a、防腐劑和消泡劑混合均勻,于850-1050r/min轉速攪拌20-40min,冷卻至室溫得到改性耐水環保粘接劑。
優選地,粘合劑補強料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玉米淀粉和去離子水混合均勻,然后加入質量分數為3-5%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分數為3-5%的環氧氯丙烷混合均勻,升溫至80-100℃,保溫1-3h,然后加入聚乙烯醇混合均勻,升溫至90-110℃,保溫1-3h,然后降溫至60-70℃,然后加入過硫酸鉀、醋酸乙烯和丙烯酸混合均勻,升溫至80-90℃,保溫0.5-1.5h,降溫至30-40℃,冷卻至室溫得到粘合劑補強料。
優選地,粘合劑補強料的制備工藝中,玉米淀粉、去離子水、質量分數為3-5%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分數為3-5%的環氧氯丙烷、聚乙烯醇、過硫酸鉀、醋酸乙烯和丙烯酸的重量比為5-15:3-9:1-4:2-5:3-6:2-6:1-4:3-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銅陵啟匯新型能源有限公司,未經銅陵啟匯新型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434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