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垃圾填埋場修復后再利用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73705.6 | 申請日: | 2017-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390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0 |
| 發明(設計)人: | 譚勇;張林;高用貴;王殿二;高國龍;宗海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光大環保技術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環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光大環保技術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環保技術裝備(常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14/00 | 分類號: | E04H14/00;E04H13/00;E02D3/00;E02D31/02;E01C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華律師事務所11336 | 代理人: | 高偉,張建 |
| 地址: | 211106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蘇源***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垃圾 填埋場 修復 再利用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垃圾填埋場修復利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垃圾填埋場修復后再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全國各地相繼建設了一大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而根據工程措施是否齊全、環保標準能否滿足來判斷,可將其分為簡易填埋場、受控填埋場和衛生填埋場三個等級。填埋場庫區底部防滲、填埋氣體收集利用、滲濾液收集處理、填埋作業分層壓實及填埋場日常覆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大部分填埋場因不符合衛生填埋的標準和要求,亦被直接定義為非正規垃圾填埋場。一般地,填埋場占用大量土地資源,產生的垃圾滲濾液和惡臭氣體等二次污染源,會對周邊水體、大氣、土壤和居民造成嚴重的潛在危害,需加大力度對其進行治理和修復。
目前,國內外對垃圾填埋場進行治理和修復的技術主要有原位輸氧—抽氣技術、異位衛生填埋技術和異位開采—篩分技術。異位開采—篩分技術處理國內垃圾填埋場的案例較多,北京地區一千多個非正規填埋場大部分采用該方法。通常在填埋場修復過程中,產生輕質篩上物、磚瓦碎石骨料、腐殖土和金屬類等終產品,而往往在填埋場修復完成后,庫區場地內形成的大坑及大量堆存的磚瓦碎石骨料和腐殖土,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該部分資源和修復后的土地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另外,現行我國城市的殯葬制度實行火化,火化后的骨灰置于骨灰盒內,許多亡者家屬選擇將骨灰盒放在已建造好的公墓內,并樹立石碑以表永久哀思。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結構的逐步加快,每年亡故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公墓用地面積亦不斷擴大,特別是對于我國人多地少的城市來說,往往就造成了死人與活人爭奪生存空間的局面。
因此需要提出一種垃圾填埋場修復后再利用的方法,以至少部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在發明內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發明內容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和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為了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垃圾填埋場修復后再利用的方法,包括:
利用垃圾填埋場修復過程產生的物料以及形成的坑修建人工生態湖;
以所述人工生態湖為中心,將修復后的垃圾填埋場劃分為多個功能區;
在每個所述功能區中修建功能建筑。
可選地,所述利用垃圾填埋場修復過程產生的物料以及形成的坑修建人工生態湖包括:
將垃圾填埋場修復過程中產生的骨料和黏土填入垃圾填埋場修復后形成的坑,并通過機械壓實形成夯實層;
在所述夯實層上形成防水層和墊層。
可選地,所述防水層采用納基膨潤土防水毯。
可選地,所述利用垃圾填埋場修復過程產生的物料以及形成的坑修建人工生態湖還包括:
在所述人工生態湖邊修建道路,并且在所述道路兩旁鋪設垃圾填埋場修復過程中產生的腐殖土,以利于植物生長。
可選地,所述功能建筑為公墓。
可選地,所述以所述人工生態湖為中心,將修復后的垃圾填埋場劃分為多個功能區包括:
圍繞所述人工生態湖修建多個沿所述人工生態湖的徑向延伸的主道路,以將修復后的垃圾填埋場劃分為多個縱向區域。
可選地,在所述主道路兩側修建排水溝。
可選地,還包括:將每個所述縱向區域劃分為多個橫向區域,以用作豎式墓碑區或臥式墓碑區。
可選地,還包括:在所述豎式墓碑區或臥式墓碑區中在墓碑之間覆蓋垃圾填埋場修復過程中產生的腐殖土,以利于植物生長。
可選地,在所述豎式墓碑區或臥式墓碑區中修建祭奠走道。
根據本發明的垃圾填埋場修復后再利用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填埋場的內部的空間構造、地形優勢及現有資源(骨料及腐殖土),構建了一座依山伴水、回歸自然的生態公墓園,保護了生態環境,提高了公墓園的藝術品味,從而不僅改變了填埋場原有的利用方式,開辟了填埋場治理與修復的另一可行性途徑,實現土地增值,而且還可以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豎式墓碑和臥式墓碑相結合,滿足了亡者“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節省了大量土地資源,有效緩解了城市死人與活人爭奪生存空間的局面。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發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發明。附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附圖中:
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垃圾填埋場修復后再利用的方的示意性步驟流程圖;
圖2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豎式墓碑區布置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光大環保技術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環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光大環保技術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環保技術裝備(常州)有限公司,未經光大環保技術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環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光大環保技術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環保技術裝備(常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37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升降式墓碑設備系統
- 下一篇:露天貨場移動防火棚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