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增力的大轉角叉車轉向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573556.3 | 申請日: | 2017-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857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應富強;胡沖;馬亮亮;汪內利;黃松檀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7/18 | 分類號: | B62D7/18;B62D7/20;B62D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強,李百玲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增力 轉角 叉車 轉向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向機構,尤其涉及一種可增力的大轉角叉車轉向機構。
背景技術
叉車是物料搬運車輛,廣泛應用于車站、港口、機場、工廠、倉庫等場所,是機械化裝卸、堆垛和短距離運輸的高效設備。隨著叉車機動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要求叉車應具有越來越小的轉彎半徑,這就要求叉車的轉向機構需要實現越來越大的內轉角,現有技術產品的內轉角為76-82°,仍需進一步擴大,并且使用過程中的叉車轉向較為費力,增加了使用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叉車轉向機構存在內轉角較小、轉向費力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增加轉向推拉力,穩定性較高,結構簡單,內轉角較大的可增力的大轉角叉車轉向機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可增力的大轉角叉車轉向機構,包括轉向橋體和增力轉向機構,所述增力轉向機構橫向穿過所述轉向橋體,所述轉向橋體和所述增力轉向機構均為左右對稱結構,所述轉向橋體包括轉向橋板體總成和設置在所述轉向橋板體總成前后兩側的車架鉸接部,所述轉向橋板體總成包括上橋板和下橋板,所述上橋板的左右兩端、下橋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主銷連接部,所述下橋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豎向布置的連桿固定軸,所述連桿固定軸位于左右兩端的主銷連接部的內側,所述車架鉸接部的上端設有前后方向布置的車架鉸接軸,所述車架鉸接軸位于所述上橋板的上方;
所述增力轉向機構位于所述上橋板與下橋板之間,所述增力轉向機構包括橫向拉桿、連桿機構和轉向節結構,所述轉向節結構包括轉向節和轉向節臂,所述轉向節包括軸孔端和輪轂連接端,所述轉向節的輪轂連接端與輪轂連接,車輪安裝在所述輪轂上;所述轉向節臂固定在轉向節的軸孔端上,所述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第三連桿,所述橫向拉桿的左右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上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套裝在連桿固定軸上,所述第三連桿的一端與轉向節臂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的另一端、第三連桿的另一端通過同一個銷軸鉸接;
主銷自上而下依次穿過上橋板的主銷連接部、轉向節的軸孔端的軸孔和下橋板的主銷連接部。
進一步,所述增力轉向機構為十連桿機構。
再進一步,所述橫向拉桿與連桿機構以及轉向節結構構成了六桿增力機構。
再進一步,所述轉向橋板體總成為“W”形。
更進一步,所述增力轉向機構的內轉角α為94°。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將六桿增力機構應用于轉向機構,減小了轉向過程中的推拉力,節省了能源的消耗;增大車輪中心線與主銷中心的距離,減小干涉,使得內轉角擴大到了94°,從而減小轉彎半徑,進一步增大了叉車的機動性;將車架鉸接軸置于轉向機構的上方,增加了整車的穩定性;該叉車轉向結構,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制造,更加節能,降低了加工成本和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轉向橋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增力轉向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六桿增力機構的原理圖。
圖5是本發明的極限位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圖5,一種可增力的大轉角叉車轉向機構,包括轉向橋體1和增力轉向機構2,所述增力轉向機構2橫向穿過所述轉向橋體1,所述轉向橋體1和所述增力轉向機構2均為左右對稱結構,所述轉向橋體1包括轉向橋板體總成14和設置在所述轉向橋板體總成14前后兩側的車架鉸接部,所述轉向橋板體總成14包括上橋板和下橋板,所述上橋板的左右兩端、下橋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主銷連接部13,所述下橋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豎向布置的連桿固定軸12,所述連桿固定軸12位于左右兩端的主銷連接部的內側,所述車架鉸接部的上端設有前后方向布置的車架鉸接軸11,所述車架鉸接軸11位于所述上橋板的上方;
所述增力轉向機構2位于所述上橋板與下橋板之間,所述增力轉向機構2包括橫向拉桿21、連桿機構22和轉向節結構,所述轉向節結構包括轉向節23和轉向節臂231,所述轉向節包括軸孔端和輪轂連接端,所述轉向節的輪轂連接端與輪轂24連接,車輪25安裝在所述輪轂24上;所述轉向節臂231固定在轉向節23的軸孔端上,所述連桿機構22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第三連桿,所述橫向拉桿的左右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上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套裝在連桿固定軸12上,所述第三連桿的一端與轉向節臂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的另一端、第三連桿的另一端通過同一個銷軸鉸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355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烤煙井窖移栽破壁填土裝置
- 下一篇:一種交叉式烤煙井窖移栽破壁填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