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透射式液晶面板與3D打印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71113.0 | 申請日: | 2017-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758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臣;陳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4/124 | 分類號: | B29C64/124;B29C64/286;B33Y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思誠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剛;龔敏 |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透射 液晶面板 打印 裝置 | ||
發明提供一種透射式液晶面板及一種包含其的3D打印裝置,所述透射式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數據線與掃描線,所述數據線與掃描線交叉設置定義多個像素;液晶層,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黑矩陣,限定多個開口區,與所述像素對應設置;單色量子點層,覆蓋所述黑矩陣的開口區,所述單色量子點層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激發出波長范圍為385nm?420nm的光線。本發明提供的透射式液晶面板不再設置彩色濾光層,提高了透射式液晶面板對近紫外光的透過率,當將該透射式液晶面板應用到3D打印裝置中時,提升了感光樹脂的感光效率及打印速度,提高了對背光源發射的近紫外光的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3D打印技術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透射式液晶面板與3D打印裝置。
背景技術
快速成型技術(又稱快速原型制造技術,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簡稱RPM),又稱3D打印,是基于材料堆積法的一種高新制造技術,其根據零件或者物體的三維模型數據,通過成型設備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就可以制造出實物或者實物模型。由于具有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原材料和能量的利用率、可根據需求進行定制、大大節省產品制作時間等優點,3D打印技術近年來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并得到快速發展。
3D打印的基本原理是分層加工、疊加成型,即通過逐層增加材料來生成3D實體,在進行3D打印時,首先由計算機通過設計、掃描等方式得到待打印物體的三維模型,再通過電腦輔助設計技術(例如CAD)沿某個方向完成一系列數字切片,并將這些切片的信息傳送到3D打印機上,由計算機根據切片生成機器指令,3D打印機根據該機器指令打印出薄型層面,并將連續的薄型層面堆疊起來,直到一個固態物體成型,形成三維立體實物,完成3D打印。
根據所用材料及生成片層方式的區別,3D打印可大致歸納為擠出成型、粒狀物料成型和光聚合成型,其中,光聚合成型是采用近紫外波段光對液態感光樹脂進行感光固化成型,只是近紫外光的投射系統實現方式不同。其中一種成本較低的實現方式為采用透射型液晶顯示屏來代替高昂的激光投影儀形成圖案,作為透過紫外光的的掩膜,使液態感光樹脂感光,來控制3D成型。現在3D打印的背光源通常采用400nm左右的單波長近紫外光,但該波長不在液晶顯示屏的彩色濾光膜透過頻譜內,因此正常液晶顯示屏對400nm左右光透過率較低,降低了光源利用率,增大了功耗。另外,為盡可能提升白態透過率及較好的白平衡,液晶顯示屏的盒厚通常為3.2um-4.0um,但此盒厚下液晶分子關態時即模組暗態時對400nm左右的單波長光透過率較高,容易使得非有效圖形區對應的感光樹脂也感光,造成3D打印局部細節粗糙,同時也會浪費樹脂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透射式液晶面板與3D打印裝置,以解決現有3D打印裝置的成本較高、以及彩色液晶顯示器用于3D打印時對近紫外光的透過率較低以及暗態透過率較高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射式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數據線與掃描線,所述數據線與掃描線交叉設置定義多個像素;第二基板;液晶層,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黑矩陣,限定多個開口區,與所述像素對應設置;單色量子點層,覆蓋所述黑矩陣的開口區,所述單色量子點層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激發出波長范圍為385nm-420nm的光線。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3D打印裝置,包括背光源與上述的透射式液晶面板,該背光源發射單波長的近紫外光,所述背光源所發出的近紫外光經過所述透射式液晶面板,可以激發出波長范圍為385nm-420nm的光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11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環錠細紗機的粗紗主動退繞喂入裝置
- 下一篇:加捻機的捻紗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