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旋對剝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70052.6 | 申請日: | 2017-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855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喜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B1/14 | 分類號: | D01B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黃家俊 |
| 地址: | 570208 ***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香蕉莖稈 雙旋 香蕉莖桿纖維 纖維提取機 傳動裝置 對向轉動 喂入裝置 纖維提取 纖維 含雜率 農業機械技術 高效提取 機架上層 機架下層 機械效率 香蕉種植 左右擺動 提取機 纖維束 主產區 剝取 碎渣 喂入 軸體 香蕉 驅動 | ||
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雙旋對剝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本提取機的喂入裝置、雙旋對剝裝置按照從前到后的順序依次置于機架上層,傳動裝置置于機架下層。在傳動裝置的驅動下,香蕉莖稈依次經過喂入裝置、雙旋對剝裝置完成對香蕉莖稈的喂入、纖維剝取。本發明采用對向轉動的雙旋對剝裝置剝刮香蕉莖稈得到香蕉莖桿纖維,同時對向轉動的剝軸體能夠使得香蕉莖稈纖維束不斷左右擺動以抖出纖維中的碎渣,進一步降低香蕉莖桿纖維含雜率,實現香蕉莖稈纖維的高效提取利用。本發明不僅機械效率高,而且纖維提取效率高、含雜率低,適用于香蕉主產區的香蕉莖稈纖維提取利用和促進香蕉種植戶的增收。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屬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雙旋對剝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
背景技術
2014年中國的香蕉種植總面積約為40.23萬hm2,香蕉莖桿作為香蕉收獲后的大宗農業廢棄物,若香蕉莖桿廢棄物與香蕉產量的質量比以2.4計,則每年會產生約2100萬t的香蕉莖桿廢棄物。由于香蕉莖桿含水率高、莖桿粗大且分布零散,人工處理成本高以及缺乏合適的機械化莖桿處理裝備等原因,香蕉莖桿廢棄物處理成為一大難題。香蕉莖桿廢棄物除可部分用于肥料,其多被堆棄在田間地頭進行焚燒處理或自然腐爛,這不僅占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和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影響蕉園復耕,使蕉園成為香蕉病蟲害的傳播源。
香蕉纖維是一種優質的植物纖維,該纖維不僅重量輕、透氣性強,而且吸濕排濕快、抗菌性能優異,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適宜制作各種中、高檔的領帶、襯衫、西服等各種織品。以香蕉莖桿纖維與香蕉莖桿的質量比進行估測,則每株香蕉莖桿可提取1%左右的莖桿纖維,則在蕉園中的可提取的香蕉莖桿纖維量為 600kg/ha~900kg/ha,計18元/kg為原纖維市場價格,則每公頃可實現10800元~16200元的額外收益。因此,香蕉莖桿纖維不僅能夠給蕉農帶來額外經濟效益,還能有助于緩解我國麻類資源的短缺現狀。
由于香蕉莖稈粗大、含水率高,以及國內香蕉莖稈纖維機械化加工利用研究起步較晚,現有設備進行香蕉莖稈纖維加工利用時,仍存在纖維損失大、機械作業效率低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旋對剝式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所述的香蕉莖稈纖維提取機包括機架、喂入裝置、雙旋對剝裝置和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喂入裝置、雙旋對剝裝置按照從前到后的順序依次置于機架上層,傳動裝置置于機架下層,在傳動裝置的驅動下,香蕉莖稈依次經過喂入裝置、雙旋對剝裝置完成對香蕉莖稈的喂入、纖維剝取。
所述的機架為相對的直立面為等尺寸等腰梯形的中空六面體框架,包括:縱梁Ⅰ、縱梁Ⅱ、平板、橫梁Ⅰ、豎板、L形板、半圓板、固定孔、斜梁、豎梁Ⅰ、縱梁Ⅲ、縱梁Ⅳ、輥座、上輥孔、下輥孔、橫梁Ⅲ、橫梁Ⅱ和轉孔;其中左右2 個互相平行的縱梁Ⅰ和前后2個互相平行橫梁Ⅰ組成矩形機架底框,平板水平設置且平板固接在前后2個橫梁Ⅰ中部,豎板豎直設置于平板前部的右側,L形板的底部與前部橫梁Ⅰ的外側面固接且L形板的豎直板面與豎板互相平行,豎板和 L形板的上部分別開有位于同一縱向軸線上的轉孔,轉孔的直徑不小于20mm,左右2個互相平行且對稱設置的縱梁Ⅱ的兩端分別與橫梁Ⅰ固接,左右2個縱梁Ⅱ位于左右2個縱梁Ⅰ的內側,左右2個水平對稱設置的半圓板固接在前部橫梁Ⅰ的外側面,半圓板的圓心位于縱梁Ⅱ的縱向中心軸線上,半圓板的中部開有直徑不小于30mm的固定孔,前后左右4個互相平行的豎梁Ⅰ分別豎直固接在前后2 個橫梁Ⅰ的上平面且4個豎梁Ⅰ分別位于橫梁Ⅰ與縱梁Ⅱ的相交處,左右2個互相平行的縱梁Ⅲ和前后2個互相平行橫梁Ⅱ組成矩形機架頂框且該矩形機架頂框的4個角分別與4個豎梁Ⅰ的上端固接,4個斜梁的兩端分別與前后2個橫梁Ⅰ的左右端部和4個豎梁Ⅰ的上端固接,其中斜梁與橫梁Ⅱ、橫梁Ⅰ組成等腰梯形框架,橫梁Ⅲ橫向水平設置且橫梁Ⅲ固接在后部左右2個豎梁Ⅰ上部的側面,左右2個縱梁Ⅳ互相平行縱向設置且縱梁Ⅳ的兩端分別與前后2個橫梁Ⅱ的內側面固接,左右2個輥座對稱設置且分別固接在左右2個縱梁Ⅳ的后部,輥座上開有大小相同的上輥孔和下輥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大學,未經海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700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