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半導體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69715.2 | 申請日: | 2017-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195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岡本正法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瓷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8L63/00 | 分類號: | C08L63/00;C08K3/04;C08K5/13;C08K5/521;C08G59/42;H01L33/56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英艷;張永康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半導體 樹脂 組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裝置 | ||
一種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通過該組合物將半導體元件密封的光半導體裝置,該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A)包含固體狀環氧樹脂的環氧樹脂、(B)液體狀酸酐、(C)固化促進劑和(D)平均一次粒徑為1~50nm的炭黑,前述(D)炭黑的含量是組合物總量的0.01~0.05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半導體裝置。
背景技術
在安裝有發光二極管、半導體激光等的發光元件的光半導體裝置(光學器件)中,作為發光元件的密封材料,以提高亮度為目的一直使用高透過率的透明樹脂組合物。密封一般所使用的方法有,將液體狀的熱固化性樹脂在常壓或真空下滴入并注入至收納有部件的盒或模具中并使其固化的方法(澆鑄法),除此外還有基于傳遞模塑成型、壓縮成型的方法。在澆鑄法中使用所謂的兩液型的密封材料,而在傳遞模塑成型、壓縮成型中則使用固體狀的密封材料。從生產性的方面出發,優選后者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將光學器件用于戶外的指示燈等情況下,無論是否沒有點燈,由于背景光等都看起來好像是點燈一樣,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會在透明樹脂中添加微量的著色劑。另外,對于用透明樹脂密封的光學器件,從外面很容易透過樹脂看見內部結構,通過添加微量的著色劑(顏料)就能夠防止這樣的透視。
本來,已知著色劑的添加量與樹脂厚度與透過率的關系遵從朗伯-比爾(Lambert-Beer)法則,對作為目的厚度的透過率能夠計算出著色劑的添加量。但是,在上述那樣的添加微量的著色劑時,若存在著色劑的偏析,則密封樹脂的透過率,就不會成為計算的數值,而在偏析位置和非偏析位置產生顏色的不均勻,并引起透過率的偏差。透過率的偏差關系著亮度的偏差。
對于兩液型密封材料,通過在主劑液和固化劑液添加相同濃度的微量的著色劑,并分別對其進行長時間的攪拌,能夠抑制此種的著色劑的偏析。但是,對于使用兩液型的密封材料的密封方法而言,其缺乏前述的生產性。相對應地,對于采用生產性高的固體狀的密封材料的傳遞模塑成型、壓縮成型而言,當混合/混煉時間增長時就產生固化,所以很難抑制著色劑的偏析。
另外,雖然如果使用有機染料作著色劑的話,就能解決上述偏析的問題,但是由于其缺乏耐熱性,尤其是在進行微量添加的情況下,熱歷程后,透過率的變化大,在用其密封發光元件的情況下,亮度的變化增大。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55391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應對上述以往技術的課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采用了此種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的生產性良好并且具備穩定的品質的光半導體裝置,該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的密封作業性優異、成型作業性優異、并且不存在著色劑的偏析,能得到穩定的透過率。
本發明的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進行了反復地潛心研究,結果發現:通過使著色劑含有特定量的具有特定的平均一次粒徑的炭黑,能夠達到提高密封作業性、提高成型作業性、抑制著色劑偏析、使透過率穩定化的目的,最終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是具有以下[1]~[10]的構成的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半導體裝置。
[1]一種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A)包含固體狀環氧樹脂的環氧樹脂、(B)液體狀酸酐、(C)固化促進劑以及(D)平均一次粒徑為1~50nm的炭黑,并且前述(D)炭黑的含量是組合物總量的0.01~0.05質量%。
[2]根據[1]所述的光半導體用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A)成分含有50~95質量%的固體狀環氧樹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瓷株式會社,未經京瓷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697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