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產養殖及凈化一體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57375.1 | 申請日: | 2017-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8825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俊新;李明智;魏海峰;蔡恒江;李曉麗;潘強;連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C02F1/28 |
| 代理公司: | 21212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毛薇;李馨 |
| 地址: | 116023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產 養殖 凈化 一體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產養殖及凈化一體設備,包括具有錐形底部的養殖池;具有密閉腔體的生物包,內部填充生物濾料,頂部設有自動氣壓調節閥和入水口,側壁或底部設有出水管;氣升部包括供氣端、曝氣頭Ⅰ、曝氣頭Ⅱ和提升管;提升管的上端伸入生物包的入水口,下部形成為適于將所述曝氣頭Ⅰ和曝氣頭Ⅱ置于內部的形狀;及沉淀部,包括排水管和坡度變徑沉淀管。本設備在使養殖池內達到所需溶解氧濃度的同時,無需額外設備及動力使水體循環流動,并可以收集殘餌糞便和凈化水質,養殖池中因無直接池底曝氣,水流不擾動,殘餌糞便及懸浮物很容易沉積到池底隨水流排出,便于清理的同時縮短了水質惡化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用于養殖及水質凈化的一體化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工廠化水產養殖生產過程中,為了供給池體內水體中的氧氣,多采用充氧曝氣的方式,通過置于養殖池上部的空氣管道分出細管給每個池體供氣。整個養殖水面多處曝氣,水面的破碎氣泡使得氣水交界界面徒增,導致養殖車間內濕度很大。同時,這也是導致熱量損失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高密度養殖時用純氧曝氣可以提高供氧效率,但液氧的制備運輸儲藏、液氧罐和減壓釋放溶解等裝置復雜,富余氧氣和二氧化碳溢出等問題也需要考慮。
此外,水產養殖水體的凈化通常采用循環水的形式通過循環水流帶走殘餌糞便和溶解有毒物質。多個養殖容器的排水匯集后再通過沉淀池和生物包等單獨的處理單元將水凈化后回用。整個系統的循環動力是由多個水泵提供能量完成的。為滿足養殖生物所需的溫度條件,在冬夏兩季生產時,必須對水體進行升溫或制冷。整個系統在循環過程中循環路線越長,進行的熱交換量就越多,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這種大規模的循環路線一方面需要電力提供循環動力,另一方面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維持水溫恒定。項目建設投資高,且不利于節約能源。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工廠化水產養殖的生產現狀,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改變了傳統循環水養殖水體收集、集中凈化的思路,提供一種無需單獨循環動力的一體化水產養殖及凈化設備,可以使養殖池內達到所需溶解氧濃度的同時,無需額外設備及動力使水體循環流動,并可以收集殘餌糞便和凈化水質,養殖池中因無直接池底曝氣,水流不擾動,殘餌糞便及懸浮物很容易沉積到池底隨水流排出,便于清理的同時縮短了水質惡化時間。
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具有錐形底部的養殖池;所述底部的中心形成有吸水口;錐形坡度優選為1-2%,
具有密閉腔體的生物包,所述生物包位于養殖池的上部;所述生物包的內部填充生物濾料,頂部設有自動氣壓調節閥,用于自動排出生物包內的氣體以保持生物包內穩定的氣壓,側壁或底部設有出水管;用于排出生物包內的壓力水;
氣升部,包括供氣端、曝氣頭Ⅰ、曝氣頭Ⅱ和提升管;所述提升管的上端伸入生物包的入水口;所述提升管的下部形成為適于將所述曝氣頭Ⅰ和曝氣頭Ⅱ置于內部的形狀;所述輸氣端分別向曝氣頭Ⅰ、曝氣頭Ⅱ供給曝氣氣體;
及沉淀部,包括排水管和坡度變徑沉淀管;排水管優選布置在池底底部或者池體側壁外部空間結構中;
所述吸水口、排水管、坡度變徑沉淀管、提升管的底部依次連通。
及沉淀部,包括排水管和坡度變徑沉淀管;
本發明所述的生物濾料可選用領域內通用的生物過濾材料,優選選自陶粒、無紡布或沸石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口相對于養殖池的水面平行設置;使水流流速沿著與養殖池水面平行的方向進入,從而推動養殖池內水體的逆時針旋流,模擬出養殖生物在實際自然環境中的水流狀態。
此外,出水管還可設有出水閥,用于調節生物包內的壓力。
優選地,所述出水管的進水端距離生物包池底20-50cm。以防止生物濾料殘渣及沉淀雜質隨水流經出水管流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海洋大學,未經大連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5737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