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漿提濃和工業廢水處理工藝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557137.0 | 申請日: | 2017-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258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3 |
| 發明(設計)人: | 蔣遠華;楊曉勤;黃志亮;張忠華;虞云峰;朱月;李進;張戰利;夏同成;張元堂;肖國;付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L1/32 | 分類號: | C10L1/32;C10L1/24;B02C21/0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峽專利事務所 42103 | 代理人: | 彭永念 |
| 地址: | 443007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煤漿提濃 工業 廢水處理 工藝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煤漿提濃和工業廢水處理工藝及裝置,該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將煤進行破碎,然后加入水及分散劑后進行粗磨,至粒徑在50μm以下,得漿料1;2)取25?35wt%的漿料1,進行整形研磨,至粒徑在20?30μm,得漿料2;其余的漿料1泵送至水煤漿儲槽作為水煤漿產品等待氣化;3)取15?25wt%的漿料2,進行超細研磨,至粒徑在5?10μm,得到漿料3;其余的漿料2及新得到的漿料3均送入粗磨階段進行粗磨;通過步驟1)的粗磨及步驟2)和步驟3)多次重復操作后,達到有效提升漿料1濃度的目的。在提濃的過程中,所用的水還可以用工業廢水進行替代。本發明至少提高煤漿濃度3個百分點,能大幅度降低氣化能耗,具有安全可靠、改造方便、經濟效益顯著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煤漿制備技術領域,涉及水煤漿的提質,還涉及利用工業廢水進行水煤漿提濃的工藝,具體為一種煤漿提濃和工業廢水處理工藝及裝置。
背景技術
褐煤屬于低階煤的一種,國內外褐煤資源豐富,我國已發現的褐煤資源儲量約為1291.32.億噸,約占我國煤炭保有資源量的12.7%。由于褐煤含水量高、發熱量低、長距離運輸易燃等原因,導致就地利用褐煤資源,發展煤化工產業成為行業焦點。但褐煤高內水含量和多空隙的特點,導致其成漿濃度低,一般為30%~50%,使得褐煤利用過程中氣化選型的范圍變窄,限制了其被用于水煤漿氣化這種成熟穩定的氣化方式。煤漿濃度過低導致氣化比煤耗和比氧耗較高、冷煤氣效率低,造成項目經濟性不好,同時也會引起合成氣水汽比高、氣化爐溫度與壓力波動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裝置的“安、穩、長、滿、優”運行。因此,提高褐煤的成漿濃度對褐煤的高效潔凈化利用意義重大。
提高褐煤的成漿性是目前國際上的一個難點,國內外有眾多提高褐煤成漿性的技術,歸納起來共分2大類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其中包括6項技術: 配煤制漿技術、干法制漿技術、分級研磨制漿技術、熱解半焦制漿技術、機械熱壓提質制漿技術和水熱處理制漿技術。
這幾種技術各有其優缺點。其中低階煤高效分級研磨制備水煤漿工藝針對原料煤的磨礦特性和水煤漿產品質量的要求,采用“分級研磨”的方法,使煤漿獲得較寬的粒度分布,從而明顯改善煤漿中煤顆粒的堆積效率,進而提高煤漿的成漿濃度。但實際運行時,該技術對于褐煤適用性較差,成漿濃度僅能提高1%~2%,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褐煤成漿濃度低的難題,難以改變褐煤無法用于水煤漿氣化的現實狀況。
在我國煤炭品種中,難成漿的煤種占到總儲量的 70%,在水煤漿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過程中,如何采用難制漿煤種制備高濃度、低黏度、流動性好的水煤漿一直是關注的焦點。
大量氨氮廢水或過量的氨氮廢水直接排入水體,將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且嚴重缺氧,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腐敗的機體導致厭氧性微生物繁殖,水質變渾、變臭,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因此,廢水脫氮處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并且氨氮的排放指標已納入了國家“十二五”重點污染治理的規劃。因此,化肥行業的氨氮廢水減排勢在必行,這一問題如不予以重視并得到很好的處理,必將制約化肥工業的持續發展。因此,將來大化行業將廢水回收處理是必然的趨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煤漿提濃和工業廢水處理工藝及裝置,其能夠至少提高煤漿濃度3個百分點,大幅度降低氣化能耗,經濟效益顯著特點;進一步地,還能利用工業廢水進行提濃,減小環保壓力。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煤漿提濃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煤進行破碎,然后加入磨煤水及添加劑后進行粗磨,至粒徑在50μm以下,得漿料1;
2)取25-35wt%的漿料1,加入磨煤水進行整形研磨,至平均粒徑在20-30μm,得漿料2;其余的漿料1泵送至水煤漿儲槽;
3)取15-25wt%的漿料2,進行超細研磨,至平均粒徑在5-10μm,得到漿料3;其余的漿料2及新得到的漿料3均送入步驟1)中的粗磨階段進行粗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5571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